jiǔ rì yǔ jìng chǔ shì zuǒ xué shì tóng fù cǎi jú shàng dōng shān biàn wéi shǒu jù
九日与敬处士左学士同赋采菊上东山便为首句
zhàng fū sì fāng zhì jié fà shì yuǎn yóu |
丈夫四方志 结发事远游 |
yuǎn yóu lì yàn jì dú shù biān chéng zōu |
远游历燕蓟 独戍边城陬 |
xī fēng lǒng shuǐ hán míng yuè guān shān yōu |
西风垄水寒 明月关山悠 |
chóu ēn zhàng gū jiàn shí nián bì diāo qiú |
酬恩仗孤剑 十年弊貂裘 |
fēng hóu shǔ hé rén cuō tuó xuě yíng tóu |
封侯属何人 蹉跎雪盈头 |
lǎo mǎ sī gù lì qióng lín yì shēn liú |
老马思故枥 穷鳞忆深流 |
dàn jiá dòng shēn kǎi hào gē qì héng qiū |
弹铗动深慨 浩歌气横秋 |
bào guó qī nǔ lì gōng míng liáng jiàn shōu |
报国期努力 功名良见收 |
《九日与敬处士左学士同赋采菊上东山便为首句》古诗词释义:
戴叔伦的这首诗《九日与敬处士左学士同赋采菊上东山便为首句》从多个角度描绘了诗人对人生、志向、历史、自然和国家的情感,下面逐段解释其意思:
### 首句至“十年弊貂裘”
- **首句“九日与敬处士左学士同赋采菊上东山便为首句”**:点明了诗人在重阳节(九月九日)这一天,与敬处士和左学士一同在东山上采菊赋诗的场景。这一场景充满了诗意和怀古之情。
- **“丈夫四方志,结发事远游”**:表达了男子对四方的志向,自年轻时(结发)就立志远游,追寻事业和理想的决心。
- **“远游历燕蓟,独戍边城陬”**:描述了诗人亲自经历的远游,尤其是他驻守边疆的岁月,独自面对艰苦的环境。
- **“西风垄水寒,明月关山悠”**: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渲染了诗人孤独、艰苦的生活环境,同时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静谧。
- **“酬恩仗孤剑,十年弊貂裘”**:表明诗人用一把孤剑(象征勇气和决心)来报答恩人,历经十年的艰苦岁月,貂裘(古代一种昂贵的皮衣)已破旧不堪,暗示了岁月的无情和奋斗的艰辛。
### 下段至“功名良见收”
- **“封侯属何人,蹉跎雪盈头”**: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疑问,封侯的荣耀属于谁?岁月已在他的头上积满了白发,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岁月流逝的感慨。
- **“老马思故枥,穷鳞忆深流”**:老马想念它熟悉的马厩,鱼儿渴望深邃的水流,表达了对过去生活和环境的怀念与向往。
- **“弹铗动深慨,浩歌气横秋”**:诗人弹响宝剑,激发内心深沉的感慨,用慷慨激昂的歌声表达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领悟,如同秋天的浩然之气。
- **“报国期努力,功名良见收”**: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责任,强调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实现自己的功名理想。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个人经历、自然景色和对国家的情感,深刻表达了对理想、岁月、自然和国家的多重感慨,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特有的意境与情感表达方式。
《九日与敬处士左学士同赋采菊上东山便为首句》古诗词赏析:
戴叔伦的这首诗以“九日”为题,实际上却在标题之外的文本中展现了诗人对个人经历、情感和对国家、对未来的深沉思考。诗的开头“丈夫四方志,结发事远游”,点明了主人公的胸怀大志,自幼立志于四方游历,追求远大目标。这种对远方的向往和对独立冒险的渴望,是许多古代文人志士共有的情感。接着,诗人描绘了远游的景象,如“远游历燕蓟,独戍边城陬”,燕蓟是古代的地理位置,边城陬则指边防重地,远行的艰苦与孤寂可见一斑。
诗中“西风垄水寒,明月关山悠”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深沉而略带悲凉的氛围,暗示了主人公在游历过程中的孤独与内心的波动。接着,诗人以“酬恩仗孤剑,十年弊貂裘”表达出自己为报答恩师、不负使命而奔波的努力,以及多年来的辛劳与牺牲。这种对忠诚与努力的强调,是古代文人士大夫精神的体现。
“封侯属何人,蹉跎雪盈头,老马思故枥,穷鳞忆深流”这几句诗,则表现了对功名的追索与未能实现的失落感。主人公反思自己的人生,感觉如同老马渴望回到熟悉的马厩,或深海之鱼怀念深邃的水流,表达了一种对时光流逝、功名未遂的感慨。同时,“封侯”与“雪盈头”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个人际遇与时代洪流之间的无力感。
“弹铗动深慨,浩歌气横秋”则是以史伯的典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生命易逝的感慨,以及内心的豪情壮志。这种深沉的感慨,是对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的深切思考,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的豪迈与不屈。
最后,“报国期努力,功名良见收”则以坚定的语气,表达了诗人的决心与信念,即使历经磨难,也要努力追求报国之志与功成名就的目标。这种结尾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的坚持与对未来的乐观期待。
综上所述,这首诗是戴叔伦对自己人生历程的深刻反思与对国家、对未来的热切期待的结合。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对个人经历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理想的憧憬,展现了诗人的壮志豪情与深刻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