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ǔ yǒu rén guò shān sì
与友人过山寺
yě qiáo qiū shuǐ luò jiāng gé míng yān wēi |
野桥秋水落 江阁暝烟微 |
bái rì yòu yù wǔ gāo rén yóu wèi guī |
白日又欲午 高人犹未归 |
qīng lín yī gǔ tǎ xū guǎn jìng chái fēi |
青林依古塔 虚馆静柴扉 |
zuò jiǔ sī tí zì fān lián shì yè xī |
坐久思题字 翻怜柿叶稀 |
《与友人过山寺》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与友人过山寺》由唐代诗人戴叔伦所作,描绘了诗人在朋友的陪伴下,游览一座山中寺庙的所见所感。我们逐段解析诗的意境:
### 野桥秋水落,江阁暝烟微
**野桥秋水落**:野桥在秋天的河边,水面上似乎有落下的影子,或是秋天的落叶随着流水飘落,画面显得清新而富有季节的特色。
**江阁暝烟微**:江边的阁楼在傍晚时分,微弱的烟雾环绕着,仿佛给整个景象增添了一层朦胧的诗意,也暗示着一天即将结束的宁静与安详。
### 白日又欲午,高人犹未归
**白日又欲午**:阳光已接近中午,说明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大半,一天的时光在时间的流转中悄然流逝。
**高人犹未归**:这里的“高人”可能指寺院的高僧或是诗人的朋友,他们在寺庙内还未返回。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耐心等待,以及对高僧超凡脱俗生活的敬仰。
### 青林依古塔,虚馆静柴扉
**青林依古塔**:苍翠的树林环绕着古老的佛塔,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同时也映射出大自然与宗教信仰的和谐共存。
**虚馆静柴扉**:空无一人的小屋,静悄悄地关闭着柴门,营造出一种宁静与清幽的氛围,仿佛时间在这里静止。
### 坐久思题字,翻怜柿叶稀
**坐久思题字**:诗人长时间坐在那里,或许是被周围的景象所吸引,或许是等待朋友与高僧,他开始思考并有了题字的冲动,可能是对所见所感的记录,也可能是对某个人或事的感悟。
**翻怜柿叶稀**:诗人或许翻阅着册子或是书籍,看到关于柿叶的描述或插图,不禁怜悯起树叶的稀疏,可能寓意着时间的流逝或是自然界的更迭,表达出诗人对美好事物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宗教的和谐画面,以及诗人与友人的互动,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与友人过山寺》古诗词赏析:
戴叔伦的《与友人过山寺》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雅致的山寺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情感的表达,展现出一种深沉而又超脱的意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前两联:描景
首联“野桥秋水落,江阁暝烟微”,开篇即以秋水落、江阁烟微的画面,渲染出山寺所在之地的清冷与寂静。秋天的河水潺潺,野桥横跨其上,给人一种离尘脱俗的意境。江阁上,暮色中飘散着淡淡的烟雾,隐隐约约,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幽远。
### 后两联:抒情
“白日又欲午,高人犹未归”,诗人与友人在这一天中,已度过了一段时光,而山寺中的高人还未归来。这不仅展现了时光的流转,也暗示了对高人行踪的期待与敬仰。白日即将过半,但高人未归,或是在潜心修行,或是在山中有所感悟,这种等待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期待与敬慕的情感。
“青林依古塔,虚馆静柴扉”,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山寺的环境。青葱的树林环绕着古老的佛塔,而庙宇的门户在静默中显得格外宁静。这一景象不仅突出了山寺的庄严与古朴,也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远离尘嚣的氛围。
### 最后两句:感悟
“坐久思题字,翻怜柿叶稀”,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之美的留恋。长时间坐在山寺中,心中涌动着题字的欲望,但看到柿叶稀疏,或许也暗示了季节的变换,时间的流逝。这种细腻的情感流露,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人生短暂的深思。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山寺的宁静与高雅,同时蕴含了诗人对自然、对时间、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戴叔伦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在美的享受中,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