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cì xià láo yùn

次下牢韵

作者:戴叔伦 
wàn rén céng zhàn sǐ     jǐ chù jiàn xiū bīng
万人曾战死   几处见休兵
jǐng yì chū ān dǔ     ér tóng wèi zhǎng chéng
井邑初安堵   儿童未长成
liáng fēng chuī gǔ mù     yě huǒ rù cán yíng
凉风吹古木   野火入残营
láo luò qiān yú lǐ     shān kōng shuǐ fù qīng
牢落千馀里   山空水复清

《次下牢韵》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次下牢韵》通过作者戴叔伦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战后恢复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的深沉感慨和对和平的渴望。以下是逐句解释:

1. **万人曾战死, 几处见休兵**:这句话开篇就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描述了曾经有成千上万的人在战场上丧生,以及在一些地区战争终于停止,暂时没有了战斗的场景。

2. **井邑初安堵**:这里的“井邑”指的是村落和城镇,“安堵”意味着平静、安定。这一句描述了在战争之后,原本受到破坏的村落和城镇开始逐渐恢复平静,人们开始重新安定下来。

3. **儿童未长成**:这句话点出了恢复的地区中,年轻的生灵尚未成熟,暗含着在战争中失去亲人、失去成长机会的儿童,强调了战争对生命的摧残。

4. **凉风吹古木**:描述了战后的环境,凉爽的风吹过历经战争的古老树木,不仅给人以清凉之感,也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

5. **野火烧残营**:这句话描绘了战后战场的景象,野火在废弃的军营中燃烧,象征着战争的痕迹和曾经的英勇与牺牲。

6. **牢落千馀里**:这一句“牢落”形容荒凉、空旷,描述了在广袤的千余里范围内,战争的破坏和影响依然可见,一片荒凉。

7. **山空水复清**:最后,作者描绘了山间空旷,水流清澈的自然景象,暗示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自然环境又逐渐恢复了它的宁静与纯净,同时也隐含了对和平回归的自然景象的赞美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战争带来破坏的痛心,以及对和平恢复后自然与社会平静的欣慰,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和平的深切呼唤。

《次下牢韵》古诗词赏析:

戴叔伦的《次下牢韵》这首诗,用平实的语言描绘了战后一片萧条的景象,饱含着对战争残酷的感慨和对和平的渴望。从标题“次下牢韵”来看,这可能是一首在行军途中,经过下牢地界时所作的诗,或者是对下牢地区战后的景象和氛围的描绘。

### 诗歌赏析:

1. **开篇描述战乱的残酷**:“万人曾战死, 几处见休兵。”这两句开篇就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了战争的惨烈,无数生命在战乱中消逝,即使在某些地区,战争也已经停息,但留下了深深的伤痕。

2. **描绘战后的平静与重建**:“井邑初安堵, 儿童未长成。”诗中描绘了战后村庄的初步平静,尽管战争尚未完全结束,但人们的生活开始恢复,孩子在和平的环境中成长。

3. **自然景象的刻画**:“凉风吹古木, 野火入残营。”凉风中,古木随风摇曳,一片荒凉;野火在废弃的营地中蔓延,暗示战争的痕迹依然可见。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意境,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战场的凄凉与荒芜。

4. **广阔的空间与时间的对比**:“牢落千馀里, 山空水复清。”“千馀里”描绘了辽阔的空间,暗示了战争影响之广,“山空水复清”则对比描绘了战后山川的清寂与宁静,与开篇的战乱形成鲜明对比。

### 总体感受:

这首诗通过描述战争后地区的景象,深刻反映了战争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战后人们渴望和平、重建家园的愿望。戴叔伦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后的荒凉与恢复,以及自然与人类活动在和平与战乱之间的对比,既展现了对战争的反思,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

戴叔伦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