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jīng kǒu sòng huáng fǔ sī mǎ fù duān céng shū zhōu cí mǎn guī qù dōng dōu

京口送皇甫司马副端曾舒州辞满归去东都

作者:戴叔伦 
suì chú rì yòu mù     shān xiǎn lù réng xīn
岁除日又暮   山险路仍新
qū chuán mí shēn gǔ     zhān xīng jì běi chén
驱传迷深谷   瞻星记北辰
gǔ tíng liáo jiǎ mèi     zhōng yè hū féng rén
古亭聊假寐   中夜忽逢人
xiāng wèn jiē wū yè     shāng xīn bù dài chūn
相问皆呜咽   伤心不待春

《京口送皇甫司马副端曾舒州辞满归去东都》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的每一句描绘了作者戴叔伦在京口(今江苏镇江)送别皇甫司马副端的场景和内心情感。以下是逐句解析:

**岁除日又暮,山险路仍新,驱传迷深谷,瞻星记北辰,**
岁除日,指的是旧年的最后一天。这里描述了辞别的情景发生在旧年将尽、夜晚降临之时,这自然是一个离别的伤感时刻。山险路新表示道路崎岖且是新近修缮的,这为送别的氛围增添了一层挑战与坚韧的色彩。传车,古代官方的交通工具,这里指代皇甫司马的出行。深谷迷蒙中,他独自驾车,星夜兼程,北辰代表北极星,古人常用它作为导航的参照点,这里象征着方向与目标的指引。

**古亭聊假寐,中夜忽逢人,相问皆呜咽,伤心不待春。**
在古老的亭子里,皇甫司马略作休息。中夜,指的是深夜,这时突然遇到了一些行人。他们之间的对话充满了悲伤的情绪,即使在春意未至的冬季,他们的心中都充满了哀伤。这句诗表达了离别之情的深刻和普遍性,即便是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也无法掩盖人心中的悲伤。

整首诗通过描绘离别的情景和环境,以及送别者与被送别者之间的情感交流,深刻地表达了离别之苦和对友人的深深思念。时间、地点、人物的情感在诗中交织,展现出一种哀而不伤、深沉内敛的情感基调。

《京口送皇甫司马副端曾舒州辞满归去东都》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京口送皇甫司马副端曾舒州辞满归去东都》由唐代诗人戴叔伦所作,以其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离别的哀愁、人生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深深忧虑。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1. 岁除日又暮的开篇

诗以“岁除日又暮”开头,点明了时间背景。岁除日指的是除夕夜,是新旧交替的时刻,具有特殊的文化含义,常与家国、团圆、辞旧迎新等情感相联系。暮字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为全诗奠定了一个时间紧迫、情感复杂的基调。

### 2. 山险路仍新的路径

“山险路仍新”描绘了旅程中的困难与挑战。山路险峻,暗示了旅途的艰难和远离家乡的艰辛。然而,新字则强调了面对困难时的乐观与坚持,同时也为后文的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

### 3. 驱传迷深谷,瞻星记北辰

“驱传迷深谷”描绘了官员(皇甫司马)在艰难的旅途中的艰难情景,迷路的场景表现了对方向的困惑和内心的不安。而“瞻星记北辰”则通过观察星空来找到方向,象征着在困境中寻找指引,同时也暗示了对宇宙规律的仰望,与个人命运的思考。

### 4. 古亭聊假寐,中夜忽逢人

古亭作为短暂的休息之所,象征了旅途中的喘息与歇息。在“中夜忽逢人”的描述中,诗人运用了意象的突然转变,营造了一种意外的相遇感,既可能是指实际的相遇,也可能象征着心灵的触动或某种启示,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偶然性与生命的意义。

### 5. 相问皆呜咽,伤心不待春

“相问皆呜咽”描绘了人物间的情感交流,通过“呜咽”的细节,生动地展现了离别的悲伤与不舍。这一场景深化了诗的主题,将个人情感与普遍的人性体验相连接,引起读者共鸣。而“伤心不待春”则表达了对春天(新生、希望)的期待与现实悲伤之间的冲突,暗示了离别后对未来的迷茫和对新生活的渴望。

### 总结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离别之情、旅途之艰、生命之思,以及对未来的忧虑。戴叔伦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人物活动和情感表达,构建了一个既有现实感又富含哲思的文学世界,使读者在欣赏诗歌之美时,也能深刻感受到人性的深度和复杂性。

戴叔伦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