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ū xià qū sān shǒu
初夏曲三首
chūn xiàng wǎn chūn wǎn sī yōu zāi |
春向晚 春晚思悠哉 |
fēng yún rì yǐ gǎi huā yè zì xiāng cuī |
风云日已改 花叶自相催 |
mò mò kōng zhōng qù hé shí tiān jì lái |
漠漠空中去 何时天际来 |
chūn yǐ mù rǎn rǎn rú rén lǎo |
春已暮 冉冉如人老 |
yìng yè jiàn cán huā lián tiān shì qīng cǎo |
映叶见残花 连天是青草 |
kě lián táo yǔ lǐ cóng cǐ tóng sāng zǎo |
可怜桃与李 从此同桑枣 |
chūn jǐng qù cǐ qù hé shí huí |
春景去 此去何时回 |
yóu rén qiān wàn hèn luò rì shàng gāo tái |
游人千万恨 落日上高台 |
jì mò fán huā jǐn liú yīng guī mò lái |
寂寞繁花尽 流莺归莫来 |
《初夏曲三首》古诗词释义:
### 初夏曲三首(其一)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时节的景象,传达了对时光流转、春色消逝的感慨。
**春向晚, 春晚思悠哉:** 春季渐渐走向尾声,令人心生悠远的思绪。春末的时光总是让人感到时光匆匆,思绪万千。
**风云日已改, 花叶自相催:** 天空的风云渐渐变换,仿佛预示着季节的更替。花落花开,叶生叶落,自然界的一切都在无声地诉说着生命的循环。
**漠漠空中去, 何时天际来:** 在广袤的天空中,云彩飘散,让人不禁思考它们何时能再次从天边归来。这一句不仅描绘了云彩的行踪,也隐喻了时光的流逝。
**春已暮, 冉冉如人老:** 春季已到尾声,就像人老去一般,时光的流逝如同自然规律,不可逆转。
**映叶见残花, 连天是青草:** 叶子的映衬下,还能看到几朵残败的花朵,而放眼望去,满目都是青绿的草地,标志着春天的离去。
**可怜桃与李, 从此同桑枣:** 桃花、李花与桃树、李树相比,最终都与普通的桑树、枣树并列,象征着所有生命在自然的循环中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 初夏曲三首(其二)
这首诗进一步表达了对初夏时节特有的景象和情感。
**春景去, 此去何时回:** 春天的景象渐渐远去,不知道何时能够再回来,表达了对春色离去的留恋与期待。
**游人千万恨, 落日上高台:** 游人的心中满是离别、失落之恨,夕阳缓缓升起于高高的台地上,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寂寞繁花尽, 流莺归莫来:** 繁花虽尽,繁华不再,流莺(黄莺)也似乎不愿再回到这片寂寞的地方,隐喻了美好事物的暂时性与不易再来的遗憾。
### 初夏曲三首(其三)
最后一首诗是对初夏之景的集中描绘和情感的深化。
**春向晚, 春晚思悠哉:** 同首诗开头,描绘春末的思绪,感叹时间的流逝。
**风云日已改, 花叶自相催:** 描述风云变幻与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暗示生命的交替。
**春已暮, 冉冉如人老:** 春天的尽头,如同人的衰老,强调生命有限。
**映叶见残花, 连天是青草:** 通过花叶的更替,突出初夏的特征,同时也预示着新生的希望。
**可怜桃与李, 从此同桑枣:** 桃李与普通树木并列,寓意所有生命虽有差异,但本质上平等,共同生长在大地上。
**春景去, 此去何时回:** 春天的景色难再,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游人千万恨, 落日上高台:** 游人的心中充满了离别和遗憾,夕阳西下,更增添了这份悲伤。
**寂寞繁花尽, 流莺归莫来:** 繁花虽美,但终将凋零,流莺不愿再回,暗示美好事物的短暂,引发对生命和自然的深思。
整组诗通过对初夏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变化、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怀念。
《初夏曲三首》古诗词赏析:
《初夏曲三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组诗作品,共三首。这组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沉的思考,描绘了初夏时节的自然景观和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展现出诗人对时光流逝、自然变换以及人生无常的感慨。
第一首诗开篇即以“春向晚,春晚思悠哉”点明了季节的变换和内心的感慨。春风的温柔逐渐消逝,春日的明媚也渐渐隐去,这一切的变化引发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深沉思考。接下来的“风云日已改,花叶自相催”,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风云变幻,花开花落,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无常。而“漠漠空中去,何时天际来”则进一步将自然现象上升到了哲学思考的高度,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变化无常的深刻理解。
第二首诗中,“春已暮,冉冉如人老”,将季节的更替与人生的老去相比较,表现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花叶间残存的花朵和无边的青草,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循环。而“可怜桃与李,从此同桑枣”则是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与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痛惜。
第三首诗以“春景去,此去何时回”表达了对春景消逝的无奈与哀伤,游人的情感与落日的景象交织在一起,更添了一分悲凉。而“寂寞繁花尽,流莺归莫来”则是对繁花落尽、流莺归巢景象的描述,暗含着对美好时光不再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以景寓情,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总体而言,《初夏曲三首》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深沉思考,展现了刘禹锡对生命、时间、变化的深刻感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是一组富有哲理性和抒情性的优秀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