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ǎi líng xíng ( yī zuò cǎi jì nǚ )
采菱行(一作采芰女)
chán kè xué chán jiān xué wén chū shān chū shì wú xīn yún |
禅客学禅兼学文 出山初似无心云 |
cóng fēng juǎn shū lái hé chǔ liáo rào bā shān bù dé qù |
从风卷舒来何处 缭绕巴山不得去 |
shān zhōu gǔ sì hǎo xián jū dú jǐn lóng wáng gōng lǐ shū |
山州古寺好闲居 读尽龙王宫里书 |
shǐ jūn tān tóu jiǎn shí yàn bái dì chéng biān xún yě shū |
使君滩头拣石砚 白帝城边寻野蔬 |
hū rán dēng gāo xīn piē qǐ yòu yù fú bēi xìn liú shuǐ |
忽然登高心瞥起 又欲浮杯信流水 |
yān bō hào miǎo yú niǎo qíng dōng qù sān qiān sān bǎi lǐ |
烟波浩淼鱼鸟情 东去三千三百里 |
jīng mén xiá duàn wú pán wō xiāng píng hàn kuò qīng guāng duō |
荆门峡断无盘涡 湘平汉阔清光多 |
lú shān wù kāi jiàn pù bù jiāng xī yuè jìng wén yú gē |
庐山雾开见瀑布 江西月净闻渔歌 |
zhōng líng bā jùn duō míng shǒu bàn shì xī fāng shè zhōng yǒu |
钟陵八郡多名守 半是西方社中友 |
yǔ shī xiāng jiàn biàn tán kōng xiǎng dé gāo zhāi shī zi hǒu |
与师相见便谈空 想得高斋狮子吼 |
《采菱行(一作采芰女)》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由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通过描绘一位僧人学禅兼学文的经历以及他在山中寺庙的生活,展示了诗人对禅学、自然、友谊与知识追求的深刻感悟。以下是逐段解释其意思:
1. **禅客学禅兼学文**:诗的开头点明这位僧人(禅客)不仅学习禅修,也同时涉猎文学,展现了一种追求精神与学问均衡发展的生活方式。
2. **出山初似无心云**:这里以“无心云”比喻禅客出山时的轻盈和自由,暗示他内心无挂无碍,没有世俗的羁绊。
3. **从风卷舒来何处**:形象地描绘了禅客像云一样随着风的卷动和舒展,行迹不定,表达了他随缘自在的生活状态。
4. **缭绕巴山不得去**:尽管禅客如云一般自由,但最终还是被巴山(可能指某个特定的山)所吸引,不能离开,这里可能暗喻了他最终选择在山中定居。
5. **山州古寺好闲居**:描绘了禅客在古寺中的宁静生活,享受着山中自然的宁静和佛学的深邃。
6. **读尽龙王宫里书**:诗句形象地表达了禅客在寺庙中潜心阅读,汲取知识,将寺院的藏书视为学习的宝库。
7. **使君滩头拣石砚**:可能是指禅客或某官员(使君)在河流边挑选石头作为砚台,这里隐含了文人生活的细节和情趣。
8. **白帝城边寻野蔬**:描绘了禅客在白帝城(位于中国重庆奉节)附近寻找野生蔬菜,展示了他亲近自然、过着简朴生活的一面。
9. **忽然登高心瞥起**:这句表达了禅客在登山时心生愉悦或有所感悟,暗示了他在自然中得到心灵的触动。
10. **又欲浮杯信流水**:这里描述禅客想要随水漂流,象征他愿意让心灵随波逐流,追求更加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11. **烟波浩淼鱼鸟情**:描绘了广阔的水面,鱼鸟与水波的和谐共生,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宁静。
12. **东去三千三百里**:可能是对某种旅程长度的夸张描述,象征着禅客内心旅程的辽阔与深邃。
13. **荆门峡断无盘涡**:描述了穿越荆门峡时的平静,与“盘涡”形成对比,暗示了旅程的平顺与内心的宁静。
14. **湘平汉阔清光多**:通过湘江、汉江的广阔与清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15. **庐山雾开见瀑布**:描绘了庐山的雾散开后,瀑布的壮观景象,象征了突破束缚后的美景。
16. **江西月净闻渔歌**:诗句表达了江西月下的宁静与渔歌的和谐,营造出一种平和与安宁的氛围。
17. **钟陵八郡多名守**:可能是指江西钟陵地区有名的官员(守)多,隐含了对社会中那些道德高尚、受人尊敬之人的赞美。
18. **半是西方社中友**:这句可能是在强调其中一半的朋友来自佛学界的西方社,体现了禅客与僧侣群体之间的深厚友谊。
19. **与师相见便谈空**:描述了禅客与师友见面后,即兴谈论佛法与空理,体现了他们对禅学的深入探讨。
20. **想得高斋狮子吼**:这句话可能是对师友在高斋(高雅的书房)中传授佛法、发出智慧之音的想象,象征着知识与智慧的传递。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禅修者的丰富生活,展现了对自然、知识、友谊和精神追求的深刻感悟,充满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与哲学思考。
《采菱行(一作采芰女)》古诗词赏析:
刘禹锡的《采菱行》(又作《采芰女》)是一首充满禅意与自然美的诗歌,融合了他对生活、自然和禅学的深刻感悟,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哲学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部分赏析:
1. **禅与自然的融合**:刘禹锡在诗中将禅学的哲学理念与自然景观巧妙融合。禅宗强调的是“心即佛”的概念,即心的清净即是佛性。诗中“禅客学禅兼学文”、“读尽龙王宫里书”,表现了诗人通过阅读与内省,追求内心的清净与智慧,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2. **生活哲学的探索**:“出山初似无心云”,比喻诗人从束缚中解脱,如同云朵一般自由自在。随后“从风卷舒来何处,缭绕巴山不得去”,表达了一种随缘而行的生活态度,与自然界的循环往复相互映照。诗人通过生活中的点滴,探索生活的真谛与意义。
3. **心灵的自由与追求**:“忽然登高心瞥起,又欲浮杯信流水”,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内心的追求。在自然的引领下,诗人的精神世界得以拓宽,心灵得到了解放。随后的“烟波浩淼鱼鸟情,东去三千三百里”,不仅是对广阔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对心灵广阔无垠的象征。
4. **禅学的交流与传承**:“与师相见便谈空,想得高斋狮子吼”,通过与禅师的交流,探讨宇宙的空性和生命的本质。这不仅反映了刘禹锡对禅学的深入理解和追求,也体现了禅学在唐代社会中的广泛影响与交流。
5. **地理与文化背景**:诗中提到的“使君滩头拣石砚,白帝城边寻野蔬”,显示了诗人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与当地生活与文化相融合,体现了其对地方风土人情的深厚感情。同时,通过“钟陵八郡多名守,半是西方社中友”,可以看出作者与禅宗界以及当时社会名流的紧密联系,反映了禅学在唐代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整体而言,刘禹锡的《采菱行》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与生活场景的诗篇,更是一次心灵与自然、禅学与生活的深刻对话。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精神追求的不懈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