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chóu yuán jiǔ shì yù zèng bì zhú biān cháng jù

酬元九侍御赠璧竹鞭长句

作者:刘禹锡 
guān cáo chóng zhòng nán pín rù     dì zhái qīng xián qiě dú xíng
官曹崇重难频入   第宅清闲且独行
jiē yǐ xiāng féng rú ǒu yǔ     yuán fēng sù qù kǒng wéi chéng
阶蚁相逢如偶语   园蜂速去恐违程
rén yú hóng yào wéi kàn sè     yīng dào chuí yáng bù xī shēng
人于红药惟看色   莺到垂杨不惜声
dōng luò chí tái yuàn pāo zhì     yí wén fēi jiǔ huì yīng chéng
东洛池台怨抛掷   移文非久会应成

《酬元九侍御赠璧竹鞭长句》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刘禹锡回复给元九侍御的一首长句诗,通过描绘一系列生动的场景和情感,表达作者对元九侍御赠与之物——竹鞭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官场生活、隐居生活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感慨。下面逐段解释诗意:

### 一、首联:“官曹崇重难频入, 第宅清闲且独行”

这一联通过对比官场的崇重与隐居生活的清闲,表达作者在繁忙的官场与闲适的生活中难以兼顾的矛盾。前句暗示了官场的繁忙与压力,后句则展示了作者对清闲生活的向往。

### 二、颔联:“阶蚁相逢如偶语, 园蜂速去恐违程”

这里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阶上的蚂蚁与园中的蜜蜂拟人化,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中的生活景象。蚂蚁偶遇仿佛在交谈,蜜蜂急忙离开可能是因为要遵守采集时间的约定,这两幅画面反映了自然界中的和谐与秩序。

### 三、颈联:“人于红药惟看色, 莺到垂杨不惜声”

这联通过对比人与鸟的行为,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差异。人只欣赏花的颜色,而黄莺到了垂柳下却尽情歌唱,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人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精神与情感世界的反思。

### 四、尾联:“东洛池台怨抛掷, 移文非久会应成”

最后一联以东洛(洛阳)的池台为象征,表达了对美好事物被忽视或抛弃的遗憾。而“移文非久会应成”则是对元九侍御赠物(竹鞭)的认可与珍视,暗示即便没有频繁交往,这份情谊依然会被珍藏和传颂。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情感的寄托,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友情的珍惜和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酬元九侍御赠璧竹鞭长句》古诗词赏析:

刘禹锡的《酬元九侍御赠璧竹鞭长句》是一首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疏离感以及对自然、文学的追求和欣赏。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头两句“官曹崇重难频入,第宅清闲且独行”**,表达了诗人对高官厚禄的官场生活的疏离和厌倦。诗人可能感到在官场中频繁出入非常困难,反而在自己清闲的第宅中独自行走更能够找到内心的平静。

2. **“阶蚁相逢如偶语,园蜂速去恐违程”**,这两句描绘了自然界的生动场景,蚂蚁和蜜蜂的行为仿佛在与人对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中生物的观察和对生活细节的细腻感受。同时,蜜蜂“速去恐违程”也隐喻了诗人对时间的敏感和对效率的追求。

3. **“人于红药惟看色,莺到垂杨不惜声”**,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诗歌艺术的追求。人们只看花的色彩,而诗人则在欣赏花的同时,更注重聆听黄莺在垂杨上的歌唱。这里体现了诗人对感官体验的深刻追求以及对生活美的敏感。

4. **“东洛池台怨抛掷,移文非久会应成”**,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曾经美好时光和东洛池台的怀念,以及对文学创作的期待。诗人似乎在说,如果不能回到过去享受美好时光,那么在文学世界中,通过创作,他也能找回那份欢乐和满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展示了诗人对自由、自然和文学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创作的期待。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展现了刘禹锡独特的文学风格和人生哲学。

刘禹锡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