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jiān cí xī yuè tán shū shì ( qí lǐ yòng zhòu )

监祠夕月坛书事(其礼用昼)

作者:刘禹锡 
cǎi zhàng shén qí liè xiǎo fēng     jī rén yī chàng gǔ péng péng
彩仗神旗猎晓风   鸡人一唱鼓蓬蓬
tóng hú lòu shuǐ hé shí xiē     rú cǐ xiāng cuī jí lǎo wēng
铜壶漏水何时歇   如此相催即老翁

《监祠夕月坛书事(其礼用昼)》古诗词释义:

刘禹锡的这首诗《监祠夕月坛书事(其礼用昼)》描绘了祭祀活动的情景,并通过这一活动来表达对时间流逝和岁月老去的感慨。下面逐句解释:

1. **彩仗神旗猎晓风**:这里描述的是祭祀开始时的景象。彩仗是用色彩鲜艳的旗帜装饰的仪仗,神旗则是用来祭祀神灵的旗帜。这两者在拂晓的微风中猎猎作响,营造出庄严而神圣的氛围。

2. **鸡人一唱鼓蓬蓬**:鸡人是指古代皇宫中负责报时的官员,他们以报时为职守。这里用“一唱”来形容鸡人的报时之声,随后“鼓蓬蓬”则描述了敲响祭祀仪式开始时的鼓声,整个场景显得秩序井然,充满仪式感。

3. **铜壶漏水何时歇**:铜壶漏水是中国古代计时的一种方法,通过水从高处滴落至低处,来计算时间。这里通过“何时歇”来表达时间的流逝是无法停止的,形象地体现了生命和时间的流逝感。

4. **如此相催即老翁**: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时间不断流逝的感慨。在祭祀的仪式中,铜壶漏水的声音不断,就像在催促着人们,让人感觉时光匆匆,如同让老人一样老去。这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通过描绘祭祀的仪式场景,将宏观的祭祀活动与个体的感慨紧密相连,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深沉思考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监祠夕月坛书事(其礼用昼)》古诗词赏析:

刘禹锡的这首诗名为《监祠夕月坛书事(其礼用昼)》,实际上是在描写早晨在祭祀场所进行祭祀活动的情景,标题中的“夕月坛”暗示了这可能是一次晚上的月神祭祀仪式,但诗中描述的场景则是白日进行的仪式。诗的意象与语言风格具有浓厚的唐代诗歌特色,下面是对诗的逐句赏析:

1."彩仗神旗猎晓风,鸡人一唱鼓蓬蓬", 这两句描绘了祭祀仪式开始前的场景。"彩仗"指的是装饰华丽的仪仗,"神旗"则是指带有神灵标志的旗帜,它们在清晨的微风中飘动,预示着神圣的气氛。"鸡人"在古代指的是宫中负责报时的役人,此处通过鸡人的啼叫来表示时间的推移,意味着仪式即将开始。"鼓蓬蓬"则是形容锣鼓的声音,表现了仪式的庄重与仪式感。

2."铜壶漏水何时歇,如此相催即老翁", 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时间流逝的意象。"铜壶"是古代用于滴漏计时的装置,"漏水"代表了时间的流逝。作者以"如此相催即老翁"比喻时间的催人老去,暗示了岁月不待人,生命终将消逝的主题。这里的"老翁"也体现了古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诗题中的"监祠夕月坛书事(其礼用昼)"相互呼应,反映了诗人对祭祀活动及时间流逝的深刻感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唐代祭祀仪式的庄重与神秘,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时间、生命、宇宙等宏大主题的哲学思考。刘禹锡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象和象征手法,使整首诗既具诗意美,又富含深意。

刘禹锡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