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ǔ bié zi - cì xīn jiān jiù yě
母别子-刺新间旧也
mài tàn wēng fá xīn shāo tàn nán shān zhōng |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
mǎn miàn chén huī yān huǒ sè liǎng bìn cāng cāng shí zhǐ hēi |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
mài tàn dé qián hé suǒ yíng shēn shàng yī shang kǒu zhōng shí |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
kě lián shēn shàng yī zhèng dān xīn yōu tàn jiàn yuàn tiān hán |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
yè lái chéng shàng yī chǐ xuě xiǎo jià tàn chē niǎn bīng zhé |
夜来城上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
niú kùn rén jī rì yǐ gāo shì nán mén wài ní zhōng xiē |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
piān piān liǎng qí lái shì shuí huáng yī shǐ zhě bái shān ér |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
shǒu bǎ wén shū kǒu chēng chì huí chē chì niú qiān xiàng běi |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
yī chē tàn qiān yú jīn |
一车炭 千馀斤 |
guān shǐ qū jiāng xī bù dé bàn pǐ hóng shā yī zhàng líng |
官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 |
xì xiàng niú tóu chōng tàn zhí |
系向牛头充炭直 |
《母别子-刺新间旧也》古诗词释义:
白居易的这首《卖炭翁》描绘了唐代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通过一个卖炭老翁的故事,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
### 第一、二句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这是全诗的开头,描述了一位名叫“卖炭翁”的老翁,在山南伐木、烧炭的艰苦生活。这里的“卖炭翁”是本诗的主角,他在山中辛苦劳动,希望通过卖炭来获取生活所需。
### 第三至六句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两句对卖炭翁的外貌进行了描绘。他的脸庞布满尘土和烟灰,双鬓斑白,手指因为烧炭工作而变得乌黑。这些细节表现了卖炭翁为生计付出的辛勤劳动和付出。
### 第七至九句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卖炭翁通过卖炭获取钱财,这些钱用来购买自己所需的衣服和食物。简单的一句话,却深刻揭示了底层人民生活的艰难。
### 第十至十二句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虽然身着单衣,但他却希望天气寒冷,因为寒冷的天气会使炭的销售价格上升,从而增加收入。这句话表达了卖炭翁的无奈与悲哀,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对生存状态的无奈接受。
### 第十三至十六句
"夜来城上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一天晚上下了一尺深的雪,早晨,卖炭翁驾车运炭去市里销售,路上雪水与冰混合,让牛和人都感到疲惫和饥饿。他们在市南门外的泥泞中休息。这里通过具体的场景描述,进一步展现了卖炭翁的艰辛与孤独。
### 第十七至二十一句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突然,两辆马车快速驶来,车上是身穿黄衣的官员和白色上衣的随从,他们手中拿着文书,声称这是皇帝的命令,要求把卖炭翁的炭强制征走。这描绘了官府的蛮横与不公。
### 第二十二至二十六句
"一车炭,千馀斤,官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辛辛苦苦烧出来的炭,最终被官员以极低的价格强制征走,他无奈地看着“半匹红纱一丈绫”挂在牛头上,象征性地接受这笔交易。这一部分揭露了社会不公与底层人民的悲剧命运。
### 总结
整首诗通过卖炭翁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社会中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不公,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母别子-刺新间旧也》古诗词赏析:
《卖炭翁》这首诗是唐代伟大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它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阶级矛盾的尖锐性和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诗中描绘了卖炭翁艰苦辛劳的生活场景,通过其外貌特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生动地展现了他作为炭工的辛劳与沧桑。卖炭所得的钱,不仅是他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他精神上的支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然而,卖炭翁的生活在现实中却充满了变数,天气的寒冷与温暖直接影响他炭的价值,他心忧炭贱而希望天气更加寒冷,这种矛盾的情感反映了他对生活难以把握的无奈和凄凉。
接下来,诗作进入了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描述了卖炭翁在卖炭过程中的遭遇。夜晚降雪后,卖炭翁在清晨带着满车炭前往市集,尽管面临严寒与疲惫,但为了生存不得不继续前行。然而,就在即将到达市集之际,一群"黄衣使者白衫儿"出现了,他们手拿文书、口称皇帝的命令,直接将卖炭翁的炭强行夺取,并以微不足道的"半匹红纱一丈绫"来替代应有的炭价。这一情节充分暴露了封建社会中官僚机构的腐败无能和对百姓的残酷剥削,卖炭翁的遭遇不仅是个人的不幸,也是对整个社会不公的控诉。
《卖炭翁》通过白居易敏锐的洞察力和精湛的笔法,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矛盾和不公,展现了底层劳动人民的苦难和无奈。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再现,也是对人性的深刻剖析,传递出诗人对社会公正的强烈呼唤和对弱者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