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n zhōng
禁中
yuè hǎo hǎo dú zuò shuāng sōng zài qián xuān |
月好好独坐 双松在前轩 |
xī nán wēi fēng lái qián rù zhī yè jiān |
西南微风来 潜入枝叶间 |
xiāo liáo fā wèi shēng bàn yè míng yuè qián |
萧寥发为声 半夜明月前 |
hán shān sà sà yǔ qiū qín líng líng xián |
寒山飒飒雨 秋琴泠泠弦 |
yī wén dí yán shǔ zài tīng pò hūn fán |
一闻涤炎暑 再听破昏烦 |
jìng xī suì bú mèi xīn tǐ jù xiāo rán |
竟夕遂不寐 心体俱翛然 |
nán mò chē mǎ dòng xī lín gē chuī fán |
南陌车马动 西邻歌吹繁 |
shuí zhī zī yán xià mǎn ěr bù wèi xuān |
谁知兹檐下 满耳不为喧 |
《禁中》古诗词释义:
诗人白居易的《禁中》描绘了他独坐夜晚的情景,月光皎洁、松声和风、琴声以及自然界的和谐与寂静都反映在诗中,构成了一幅宁静、清雅的画面。
首句“月好好独坐”点明了时间和氛围,美丽的月色之下诗人独自一人坐着,享受这份宁静与清幽。
“双松在前轩”写出了诗人视野中的景色,两棵古松矗立在他的前方,为他的独坐增添了一份自然与生机。
“西南微风来,潜入枝叶间”描绘了一阵微风从西南方向吹来,悄悄地吹拂过松树的枝叶,带来了大自然的声音。
“萧寥发为声”描述了松树被微风吹拂后发出的轻柔声响,这种声音在宁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
“半夜明月前”表示诗人所见所闻的时间是在半夜,此时月亮在头顶,格外明亮。
“寒山飒飒雨,秋琴泠泠弦”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描述了寒山中雨声的清脆与秋琴弦声的悠扬,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氛围。
“一闻涤炎暑,再听破昏烦”说明了这首诗不仅仅是描绘景物,更表达了诗人听闻这些自然之声后内心的感受,仿佛炎夏的燥热和心中的烦恼都随着这些声音被清洗和驱散。
“竟夕遂不寐,心体俱翛然”说明诗人由于这种心灵上的洗涤,整个夜晚都无法入眠,但却感到身心都得到了自由与解脱。
“南陌车马动,西邻歌吹繁”描述了外面世界的热闹与喧嚣,与诗人所在的静谧之境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谁知兹檐下,满耳不为喧”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虽然外面的世界繁华热闹,但这里的声音却能净化心灵,让人心无杂念,满耳的声音其实并未让人感到喧嚣。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表达了诗人内心对这份宁静的追求和欣赏,以及外界纷扰与内心平和之间的对比与融合。
《禁中》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禁中》描绘了一幅静谧与和谐的夜间图景,通过对自然与艺术的细腻感知,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审美追求。这首诗通过描述夜晚的宁静与纯净,传递出了一种超脱世俗尘嚣的心境。
1. **自然与内心和谐**:诗开篇“月好好独坐,双松在前轩”描绘了月光与双松共同营造的静谧氛围,诗人的独坐其中,与自然环境形成了和谐统一的景象。这一场景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平静与自足。
2. **自然界的音乐与艺术**:“西南微风来,潜入枝叶间,萧寥发为声,半夜明月前,寒山飒飒雨,秋琴泠泠弦”部分,诗人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界的音乐与艺术表现。风、雨、琴声等元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自然与艺术的交响,不仅丰富了视觉和听觉的体验,也触动了读者的内心情感。
3. **心灵的净化与升华**:“一闻涤炎暑,再听破昏烦,竟夕遂不寐,心体俱翛然”表达了这首诗的核心意义——自然界的和谐与美感能够净化人的心灵,使人摆脱了世俗的尘嚣与烦忧,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超脱。
4. **对比与反思**:诗的最后四句通过对比南陌车马的动与西邻歌吹的繁,反衬出诗人在静谧之夜中所体验到的宁静与纯净。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独特,也引发了读者对于世俗生活与内心宁静的思考与反思。
总体而言,白居易的《禁中》通过描绘夜晚的静谧与纯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高度欣赏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传递出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追求精神自由与和谐的生活态度。这首诗既是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也是一首心灵的诗篇,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