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jì lǐ shí yī jiàn

寄李十一建

作者:白居易 
tiě róu bù wèi jiàn     mù qū bù wèi yuán
铁柔不为剑   木曲不为辕
jīn wǒ yì rú cǐ     yú méng bù jí mén
今我亦如此   愚蒙不及门
gān xīn xiè míng lì     miè jì guī qiū yuán
甘心谢名利   灭迹归丘园
zuò wò máo cí zhōng     dàn duì qín yǔ zūn
坐卧茅茨中   但对琴与尊
shēn qù jiāng suǒ lèi     ěr cí cháo shì xuān
身去缰锁累   耳辞朝市喧
xiāo yáo wú suǒ wèi     shí kuī wǔ qiān yán
逍遥无所为   时窥五千言
wú yōu lè xìng chǎng     guǎ yù qīng xīn yuán
无忧乐性场   寡欲清心源
shǐ zhī bù cái zhě     kě yǐ tàn dào gēn
始知不才者   可以探道根

《寄李十一建》古诗词释义:

白居易的这首诗《寄李十一建》表达了诗人的个人志向和对于生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于“不才者”(通常被认为不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的自省和赞赏。下面逐段解释:

1. **铁柔不为剑,木曲不为辕**:铁虽柔韧,却不能成为宝剑;木虽弯曲,也无法成为车辕。这里使用了两个比喻,暗指人不应当被固定在某一种定型的角色或命运中,每个人都应有机会成为自己想成为的,具有独特价值的个体。

2. **今我亦如此,愚蒙不及门**:现今的我也是如此,虽然愚钝无知,未能进入权贵或学术的门墙。表达了诗人的谦逊和对于知识或权力的敬畏,同时也暗示了他在追求更高的精神追求。

3. **甘心谢名利,灭迹归丘园**:甘愿放弃名利的追求,远离尘嚣,回到山林田园之中。这表达了诗人的生活志趣,追求的是远离世俗纷扰,回归自然与内心的平静。

4. **坐卧茅茨中,但对琴与尊**:在简陋的茅舍中,只有琴和酒相伴。这描绘了诗人的日常生活,与世无争,与自然和谐共处,享受精神的宁静与物质的简单。

5. **身去缰锁累,耳辞朝市喧**:身体摆脱了束缚,不再被名利所累;耳朵离开市井的喧嚣,不再受世俗杂音的困扰。这表明诗人对世俗生活和功利追求的解脱,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宁静。

6. **逍遥无所为,时窥五千言**:生活悠闲自在,无所事事,偶尔阅读五千言的古籍。这里的“五千言”可能指儒家经典或古代文学作品,显示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追求,通过阅读来丰富内心世界。

7. **无忧乐性场,寡欲清心源**:内心无忧无虑,乐于追求性灵的满足;减少欲望,使心灵得以净化。这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自由和内心清静的向往,追求超越物质层面的幸福感。

8. **始知不才者,可以探道根**:开始明白,不追求功名利禄者,能够探索到事物的根本道理。诗人通过自省和反思,认为那些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人,实际上更有可能接近真正的智慧和真理。

综上所述,这首诗展现了白居易对于个人生活的深思熟虑,以及对于简单、自然、精神层面追求的向往。它鼓励人们摆脱物质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精神的宁静,认为这种“不才者”的生活态度能够引导人们找到事物的根本真理。

《寄李十一建》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寄李十一建》是一首富有哲理与自省精神的诗歌,通过对铁、木、人自身的对比与反思,传达出作者对于名利、世俗、自我修养及探寻道义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标题解析**:“寄李十一建”表明这首诗是白居易写给李十一建的一封信,或是对他的一次寄赠。寄赠诗歌在古代文人之间是常见的交流方式,旨在分享自己的思考、情感或智慧。

2. **开头的对比**:“铁柔不为剑,木曲不为辕”,通过铁与木的比喻,暗示了不同材质在特定环境下的不被利用。这里隐喻了人虽然有其天赋与能力,但如果不被适当的培养与施展,就会如同铁与木一样,难以发挥应有的价值。

3. **自我反思**:“今我亦如此,愚蒙不及门,甘心谢名利,灭迹归丘园”,白居易承认自己也曾经像铁与木一样,没有被很好地利用,没有达到应有的成就。他选择远离名利的喧嚣,回到乡村,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自我实现。这反映了他对过往追求名利的反思,以及对回归自然、淡泊名利的向往。

4. **自我修养的实践**:“坐卧茅茨中,但对琴与尊,身去缰锁累,耳辞朝市喧,逍遥无所为,时窥五千言,无忧乐性场,寡欲清心源”,在乡村的生活中,白居易通过与自然相伴、琴音、美酒等享受,寻求精神的自由与快乐。他通过阅读经典(“时窥五千言”)来滋养心灵,追求内心的宁静与道德的追求(“寡欲清心源”),这表明他对自我修养的重视和对道家或儒家思想的吸纳。

5. **结尾的道义探求**:“始知不才者,可以探道根”,在自我放逐与修养之后,白居易认为即使是所谓的“不才者”,也能通过深入思考与内心的修养,探寻道德与宇宙的根基,发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自然与人为的对比,探讨了个人在社会与自然之间的选择与反思,强调了内心修养、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对于道德探索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白居易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