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í yáng yǐng shì xī tíng
题杨颖士西亭
jiàn sōng gāo bǎi xún sì shí hán sēn sēn |
涧松高百寻 四时寒森森 |
lín fēng yǒu qīng yùn xiàng rì wú qū yīn |
临风有清韵 向日无曲阴 |
rú hé shí sú rén dàn shǎng táo lǐ lín |
如何时俗人 但赏桃李林 |
qǐ bù zhī jiān zhēn fāng xīn yòu qí xīn |
岂不知坚贞 芳馨诱其心 |
néng shēng xué wèi wén qì gāo gōng yì shēn |
能生学为文 气高功亦深 |
shǒu zhōng yì bǎi piān jù jù pī shā jīn |
手中一百篇 句句披沙金 |
kǔ jié èr shí nián wú rén zhèn lù chén |
苦节二十年 无人振陆沉 |
jīn wǒ shàng pín jiàn tú wèi ěr zhī yīn |
今我尚贫贱 徒为尔知音 |
《题杨颖士西亭》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名为《题杨颖士西亭》,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此诗通过对西亭周围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当时时俗的批判,表达出对文学创作中“坚贞”品质的赞美,以及对有才华却无人赏识的文学人的同情和呼唤。以下是逐段解释:
1. **涧松高百寻, 四时寒森森** - 意思是说涧边的松树高达百寻,四季中都给人一种寒冷而茂盛的感觉。这里用“涧松”象征着坚韧和高洁的品格。
2. **临风有清韵, 向日无曲阴** - 意味着在风中,松树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面对太阳,松树的影子端正,没有弯曲或不正之象。这既是对松树自然特性的描绘,也是对理想人格的比喻。
3. **如何时俗人, 但赏桃李林** - 这句话批评了当时的社会风气,人们只喜欢欣赏那些表面光鲜、易得的桃李林,而忽略了松树这种看似简单却蕴含深刻意义的自然之物,暗含对时俗人只注重外在、忽略内在品质的批评。
4. **岂不知坚贞, 芳馨诱其心** - 人们虽然知道松树的坚贞与芬芳,却仍旧被桃李的美丽所吸引。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松树的内在品质与桃李外在美丽之间的价值对比,赞颂松树的内在美。
5. **能生学为文, 气高功亦深** - 意味着能够通过学习文人,提升自己的人格和文学创作水平,而且在文学上追求高远的境界和深厚的功底。
6. **手中一百篇, 句句披沙金** - 这里赞扬了文学人的作品,每篇作品都如同细沙中的金子,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见解。
7. **苦节二十年, 无人振陆沉** - 描述了文学人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尽管才华横溢,却无人赏识,被埋没在社会的洪流中,表现了对才华不被社会认可的文学人的同情。
8. **今我尚贫贱, 徒为尔知音** - 诗人在结尾处自比,表达了自己虽然目前仍处于贫贱的境地,但有如杨颖士西亭一般,能赏识并理解那些才华横溢但不被社会认可的文学作品,呼唤着社会能够更加公正地评价和赏识文学人才。
整首诗通过描绘松树的坚韧和桃李的外表美丽,以及对时俗人的批评,突出了对内在品质的赞美和对才华被埋没的文学人的同情。同时,也寄寓了对社会公正评价人才、重视内在品质的愿望。
《题杨颖士西亭》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题杨颖士西亭》以自然界的松树作为象征,来隐喻和抒发了对人品、文品和精神追求的深刻理解与感慨。这首诗通过描绘西亭的松树四季常青,风中轻摇的清韵和向日无曲阴的姿态,表现了自然之物的坚贞与高洁。同时,诗人对时俗之人的赏花之意趣进行了对比,暗含着对浮躁世风的批评与反思。诗人以“如何时俗人,但赏桃李林,岂不知坚贞,芳馨诱其心”之句,批判那些只注重外表、追求短暂花容月貌的人,忽视了内在的坚贞和高洁,表达了对真正的美与价值的深刻洞察。
接下来,诗人的笔触转向了自己的境遇,“能生学为文,气高功亦深,手中一百篇,句句披沙金”,这不仅是对杨颖士西亭中松树品格的赞颂,也是对自己文笔的自信与自豪。白居易以文人为喻,表达了通过持久的努力和对学问的追求,可以达到高深的境界,就像手中的文章每一句都如金沙般珍贵。
最后,“苦节二十年,无人振陆沉,今我尚贫贱,徒为尔知音”,诗人表达了自己在文坛上的寂寞与不被赏识的痛苦,同时对杨颖士的理解与赏识表示感激。这里的“苦节二十年”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描述,也暗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即尽管个人付出了巨大努力,却可能长时间得不到应有的认可。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个人境遇的交织,深刻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文人的情怀以及社会的现实与个人的追求,展现了一位诗人对生活、自然和艺术的深刻感悟与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