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án rě yù jū
兰若寓居
bǎi huā luò rú xuě liǎng bìn chuí zuò sī |
百花落如雪 两鬓垂作丝 |
chūn qù yǒu lái rì wǒ lǎo wú shǎo shí |
春去有来日 我老无少时 |
rén shēng dài fù guì wèi lè cháng kǔ chí |
人生待富贵 为乐常苦迟 |
bù rú pín jiàn rì suí fēn kāi chóu méi |
不如贫贱日 随分开愁眉 |
mài wǒ suǒ chéng mǎ diǎn wǒ jiù cháo yī |
卖我所乘马 典我旧朝衣 |
jǐn jiāng gū jiǔ yǐn mǐng dǐng bù xíng guī |
尽将酤酒饮 酩酊步行归 |
míng xìng rì yǐn huì xíng hái rì biàn shuāi |
名姓日隐晦 形骸日变衰 |
zuì wò huáng gōng sì rén zhī wǒ shì shuí |
醉卧黄公肆 人知我是谁 |
《兰若寓居》古诗词释义:
《兰若寓居》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晚年所作,反映了他对人生、富贵、贫贱、醉酒、隐晦等主题的思考和感悟。下面是逐段解释:
**百花落如雪,两鬓垂作丝:**
这段描绘了春日已逝,百花凋零,如雪般落下的景象,以及诗人的两鬓已渐生白发,如同垂下的细丝,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年华的消逝。
**春去有来日,我老无少时:**
诗人感叹春天虽然会再来,但自己的青春却一去不复返,永远失去了年轻时光,表达出对时光易逝、年华老去的感慨。
**人生待富贵,为乐常苦迟:**
意思是人们渴望在富贵中寻求快乐,但真正的快乐总是来得迟缓,往往伴随着辛劳和等待,表达了对物质追求与内在满足之间关系的思考。
**不如贫贱日,随分开愁眉:**
诗人认为,与贫贱的日子相比,富贵的快乐并不总是那么轻松,相反,贫贱的日子因为不需过度担心物质,心随境迁,能够更自由地开怀,没有那么多愁绪。
**卖我所乘马,典我旧朝衣:**
诗人设想自己卖掉了自己的马匹和旧朝服,这是一种象征性的行为,表明他愿意放弃世俗的身外之物,追求更自由、更简朴的生活。
**尽将酤酒饮,酩酊步行归:**
诗人决定将卖马和衣物所得的钱全部用来买酒,喝得酩酊大醉,然后漫步回家,这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转变,表示他愿意在醉酒中寻找解脱,享受当下的自由与放纵。
**名姓日隐晦,形骸日变衰:**
随着时光的流逝,诗人的名声逐渐淡去,身体也在逐渐衰老,表现出对时间无情的无奈和接受。
**醉卧黄公肆,人知我是谁:**
黄公肆可能指的是酒肆,诗人想象自己醉卧其中,人们并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这体现了诗人对名誉和身份的淡漠,以及对自由无拘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这首诗反映了白居易晚年对人生、富贵与贫贱、醉酒与自由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和感慨,展现了他追求精神自由、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兰若寓居》古诗词赏析:
《兰若寓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歌,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生命意义、人生价值以及对富贵与贫贱的不同看法。这首诗细腻地描绘了人生的几个阶段,同时也抒发了对生活态度的反思。
1. **春花易逝,人生难驻**:诗的开篇“百花落如雪, 两鬓垂作丝”描绘了春天的美景随着花瓣飘落而消逝,就像人年华的流逝,象征着青春短暂,生命的易逝。而“两鬓垂作丝”则是对岁月的另一种形象比喻,暗示着人的衰老。
2. **富贵与快乐**:“春去有来日,我老无少时”意味着时光不断流逝,而对大多数人而言,真正感到快乐和满足的时刻往往在达到富贵之后,但这种快乐却总是“苦迟”,即来得太晚,失去了年轻时的纯真与自由。
3. **贫贱中的自在**:“不如贫贱日,随分开愁眉”则通过对比表达了贫贱生活中的自在与快乐。在没有财富压力的贫贱生活中,人们可以随心所欲,没有太多约束,生活更显轻松与真实。
4. **自我放逐与放纵**:“卖我所乘马,典我旧朝衣,尽将酤酒饮,酩酊步行归”是诗人想象自己在贫贱生活中的放纵与自我放逐。通过卖马典衣换取酒,来寻求醉后的解脱与自由,显示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逃避。
5. **名声与形骸**:“名姓日隐晦,形骸日变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最终归宿的思考,名利和身外之物在时间的流逝中逐渐被遗忘,而真实的自我则是日渐衰老的身躯。
6. **醉生梦死**:“醉卧黄公肆,人知我是谁”可能包含着诗人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在醉酒中失去自我意识,暂时忘却了身份与世俗的束缚,或许是对生命本质的某种探寻,亦或是对存在的虚无与幻灭的深刻反思。
综上所述,《兰若寓居》通过对比贫富、醉生与清醒、享受与逃避等多重层面,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价值、快乐与自由的思考,以及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探索。这首诗在看似消极的描述中,蕴含着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个人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体现了白居易文学作品中独特的思想深度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