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óu lán tián shān bǔ jū
游蓝田山卜居
sān shí shēng èr máo zǎo shuāi wèi chén kē |
三十生二毛 早衰为沉疴 |
sì shí guān qī pǐn zhuō huàn fēi yóu tā |
四十官七品 拙宦非由他 |
nián yán rì kū gǎo shí mìng rì cuō tuó |
年颜日枯槁 时命日蹉跎 |
qǐ dú wǒ rú cǐ shèng xián wú nài hé |
岂独我如此 圣贤无奈何 |
huí guān qīn jiù zhōng jǔ mù yóu kě jiē |
回观亲旧中 举目尤可嗟 |
huò yǒu zhōng lǎo zhě chén jiàn rú ní shā |
或有终老者 沉贱如泥沙 |
huò yǒu shǐ zhuàng zhě piāo hū rú fēng huā |
或有始壮者 飘忽如风花 |
qióng è yǔ yāo cù bù rú wǒ zhě duō |
穷饿与夭促 不如我者多 |
yǐ cǐ fǎn zì wèi cháng dé xīn píng hé |
以此反自慰 常得心平和 |
jì yán tóng bìng zhě huí tàn qiě wèi gē |
寄言同病者 回叹且为歌 |
《游蓝田山卜居》古诗词释义:
白居易的《游蓝田山卜居》是通过个人的观察和反思,对人生与命运的深刻理解与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逐段的解释:
### 第一段
**三十生二毛,早衰为沉疴,四十官七品,拙宦非由他,年颜日枯槁,时命日蹉跎,**
这一段,白居易从自己的年龄与经历出发,描述了人生早期的境遇。在30岁时,他已开始出现早衰的症状,身体和精神都遭受了病痛的折磨。40岁时,他只做到了七品官,这是仕途上的一个较低职位。他觉得自己的仕途没有顺利进行,并非自己的原因,而是命运的安排。他感叹时光的流逝与岁月的磨砺,使得自己的身心日益枯萎,事业与命运的成就与满足感亦在岁月的推移中逐渐消失。
### 第二段
**岂独我如此,圣贤无奈何,回观亲旧中,举目尤可嗟,**
这一部分,白居易将个人的遭遇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会层面。他认识到,自己并非唯一一个面对人生挫折和不满的人。即使是圣贤,也难免有无力改变命运的无奈。在回望自己的亲朋好友时,他看到的是一幅幅令人叹息的画面。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活中挣扎,面对着各种困境。
### 第三段
**或有终老者,沉贱如泥沙,或有始壮者,飘忽如风花,穷饿与夭促,不如我者多,**
这里,白居易进一步详细描述了不同人生活境遇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些人在年老时只能以最卑微的身份终老,仿佛被埋没在尘埃之中,如同沉没的沙粒。而有些人则在年富力强之时突然遭遇不幸,如同风中的落花般飘忽不定。无论是因贫困而受苦,还是因疾病而早逝,不如他的人多得多。这一段反映了人生的不确定性与不公。
### 第四段
**以此反自慰,常得心平和,寄言同病者,回叹且为歌**
最后,白居易以自己的感悟和理解来寻求心灵的慰藉与平衡。他通过反思和自省,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和悦。他将这些思考寄语给同样遭受生活困境与挑战的“同病者”,鼓励他们以叹息为歌,将生活的不易转化为心灵的乐章。这种态度展现了作者对生活深沉的思考和对同路人的一份同情与理解。
整首诗通过白居易的个人经历与反思,深刻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命运的捉弄,同时也传达了在困境中寻找心灵慰藉与平衡的重要性。
《游蓝田山卜居》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游蓝田山卜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白居易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以贴近民生、关注社会现实、情感真挚而著称。此诗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境遇的感慨与反思,以及在逆境中寻求精神慰藉和自我解脱的过程。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1. 开篇“三十生二毛”至“常得心平和”:
开篇即揭示了诗人的个人困境:年纪轻轻就出现了白发,过早衰老;四十几岁却只官至七品,仕途不顺。白居易将这种早衰和仕途不顺的“沉疴”与人生中普遍面临的苦难相联系,表达了对生命中不可抗拒之事物的深切感悟。接着,他反思了自己和周围亲友的命运,发现无论圣贤还是普通人,都难以逃脱命运的束缚。这种对人性普遍弱点和命运无常的洞察,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洞察力和人文关怀。
### 2. “寄言同病者”至结尾: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同处逆境中的人的鼓励与慰藉。他提醒同病相怜者,要懂得在困苦中寻找希望,保持乐观和坚韧的心态。通过“回叹且为歌”的建议,诗人在逆境中寻找了自我解脱的方式,用歌声将痛苦转化为表达,以此来平和内心。这种自我调适和积极面对困难的态度,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也对读者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 结论:
《游蓝田山卜居》通过白居易的亲身经历和对周围环境的观察,深刻反映了人性的普遍困境与命运的无常。诗人不仅展现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还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寻找心灵的慰藉,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韧。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是对人类普遍情感的共鸣,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