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xīn gòu tíng tái , shì zhū dì zhí

新构亭台,示诸弟侄

作者:白居易 
zuó rì nán lín kū     kū shēng yī hé kǔ
昨日南邻哭   哭声一何苦
yún shì qī kū fū     fū nián èr shí wǔ
云是妻哭夫   夫年二十五
jīn zhāo běi lǐ kū     kū shēng yòu hé qiè
今朝北里哭   哭声又何切
yún shì mǔ kū ér     ér nián shí qī bā
云是母哭儿   儿年十七八
sì lín shàng rú cǐ     tiān xià duō yāo zhé
四邻尚如此   天下多夭折
nǎi zhī fú shì rén     shǎo dé chuí bái fà
乃知浮世人   少得垂白发
yú jīn guò sì shí     niàn bǐ liáo zì yuè
余今过四十   念彼聊自悦
cóng cǐ míng jìng zhōng     bù xián tóu shì xuě
从此明镜中   不嫌头似雪

《新构亭台,示诸弟侄》古诗词释义:

白居易的这首诗名为《新构亭台,示诸弟侄》。下面是逐段解释诗的含义:

**首句:“昨日南邻哭,哭声一何苦。”**
这一句描述了昨天南边邻居家的哀伤。邻人因失去亲人而痛苦地哭泣,这里的“哭声”充满了悲伤的情感,表现了失去亲人后的痛苦。

**第二句:“云是妻哭夫,夫年二十五,今朝北里哭,哭声又何切,云是母哭儿,儿年十七八。”**
这两句详细描述了邻人哭泣的原因。南边的哭声是妻子在哀悼失去的丈夫,丈夫只有二十五岁。而在北边的哭声则是母亲为她的儿子而泣,儿子才十七八岁。这两句话反映了年轻生命的逝去。

**第三句:“四邻尚如此,天下多夭折。”**
这一句将邻居家的悲剧扩大到普遍现象,指出在广大的世界里,有许多年轻的生命过早地逝去,表达了对生命脆弱和无常的感慨。

**第四句:“乃知浮世人,少得垂白发。”**
这句意思是认识到世事浮华,多数人在年轻时并未能白发苍苍,暗示人生的短暂和有限。

**第五句:“余今过四十,念彼聊自悦。”**
白居易此时已年过四十,回顾他人的悲惨故事,虽感同情,但同时也觉得年轻逝去的人还在自己之前,他选择“聊自悦”,自我安慰,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和哲学。

**最后一句:“从此明镜中,不嫌头似雪。”**
在镜子中,白居易不再嫌弃自己的头发如同雪花般白了,可能意味着他接受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自然规律,学会了与衰老和平共处。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邻人哀悼的故事,表达了对生命脆弱、时间无常以及人生衰老的感慨。白居易在这首诗中不仅表达了对逝去生命的同情,也表现了对自身年华老去的接受和理解。

《新构亭台,示诸弟侄》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诗,名为《新构亭台,示诸弟侄》,实际上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反思社会现象的诗篇。通过细腻的叙事手法,诗人以邻里的哭声作为引子,描绘了年轻人的早逝,以及因之带来的家庭悲痛。这种悲痛不仅限于个体,而是广泛存在于社会之中,凸显出生命的脆弱和人生的无常。

1.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哭声一何苦”和“哭声又何切”这两句,以强烈的情感渲染,直接表达了对生命的惋惜和哀悼。接着,诗人以“云是妻哭夫,夫年二十五”和“云是母哭儿,儿年十七八”两句,将这种哀伤具体化为具体的人物和年龄,使读者能够更深切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时光的残酷。

2. **社会现象**: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四邻尚如此,天下多夭折”指出,这种悲剧并不仅仅局限于特定的个体或家庭,而是普遍存在于社会中。这种现象的普遍性,反映了社会的某个侧面,可能是医疗条件、生活条件、甚至是社会观念的问题。

3. **个人反思**:诗人接着提出了“余今过四十,念彼聊自悦”的自我反思,一方面表达了对逝去生命的悼念,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个人生命意义的思考。诗人的态度是超然的,他试图在悲痛之中找到慰藉,体现了其豁达的人生态度。

4. **未来展望**:最后,诗人用“从此明镜中,不嫌头似雪”作为结束,既是对过往岁月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生命的期待。这句话暗示,即便到了老年,也应保持内心的纯洁与乐观,不因岁月的流逝而感到悲哀,而应以一种平和的心态看待人生。

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哀悼诗,更是一首深刻的社会观察诗,以及对生命的深沉思考。它以细腻的情感、明确的社会批评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展现了白居易作为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关怀。

白居易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