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ù jiǎn jì guān
宿简寂观
lián xià kāi xiǎo chí yíng yíng shuǐ fāng jī |
帘下开小池 盈盈水方积 |
zhōng dǐ pù bái shā sì yú zhòu qīng shí |
中底铺白沙 四隅甃青石 |
wù yán bù shēn guǎng dàn qǔ yōu rén shì |
勿言不深广 但取幽人适 |
fàn yàn wēi yǔ cháo hóng chéng míng yuè xī |
泛滟微雨朝 泓澄明月夕 |
qǐ wú dà jiāng shuǐ bō làng lián tiān bái |
岂无大江水 波浪连天白 |
wèi rú chuáng xí jiān fāng zhàng shēn yíng chǐ |
未如床席间 方丈深盈尺 |
qīng qiǎn kě xiá nòng hūn fán liáo shù dí |
清浅可狎弄 昏烦聊漱涤 |
zuì ài xiǎo míng shí yī piàn qiū tiān bì |
最爱晓暝时 一片秋天碧 |
《宿简寂观》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宿简寂观》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描绘他在简寂观中过夜所感受到的景象与心境的诗。下面逐段解释其意思:
1. **帘下开小池,盈盈水方积**:诗人描述自己在简寂观的帘下开凿了一个小池,小池中的水刚刚聚集,清澈而又丰盈。这展示了他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生活环境的精心布置。
2. **中底铺白沙,四隅甃青石**:在池塘的中心铺上白沙,四周用青石砌成。这里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小池设计的细节和美感,暗示了诗人对美的追求。
3. **勿言不深广,但取幽人适**:虽然池塘不大,深广有限,但足以让喜欢幽静生活的人感到舒适。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喜爱和对自然环境的享受。
4. **泛滟微雨朝,泓澄明月夕**:在微雨中,池水泛起涟漪;到了明月之夜,池水清澈明亮。诗人通过这两个不同的时刻,描绘了小池在自然光线下不同的美,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5. **岂无大江水,波浪连天白**:虽然有浩瀚的大江水,波浪翻滚,白浪连天,但诗人认为在小池中体会到的宁静与和谐更加珍贵。这里通过对比,强调了小池给他带来的内心的宁静。
6. **未如床席间,方丈深盈尺**:在大江边,尽管水深广,但池塘中一尺深的空间,给予的是一种更为亲近、细致的体验,仿佛让人心境更加贴近自然。
7. **清浅可狎弄,昏烦聊漱涤**:池水清澈而浅,适合亲近自然、嬉戏;在昏烦之时,用水漱口洗涤,给人以清新的感觉。这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简单而纯粹的享受。
8. **最爱晓暝时,一片秋天碧**:诗人最喜欢在清晨和黄昏时分,那时池水如同秋天的碧玉一般,美丽而宁静。这里不仅描绘了景色之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对简朴生活的追求,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宁静的心境。
《宿简寂观》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宿简寂观》描绘了一个静谧、脱俗的山水环境,透过诗人细腻的笔触,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向往以及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题目和背景
“宿简寂观”意味着诗人在某晚住宿于简寂观,这可能是一处清静的道观,远离尘嚣,是诗人寻求心灵宁静与自然和谐之地。通过“宿”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的深沉情感。
### 题材与内容
诗中的简寂观,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种理想中的生活情境——在自然中寻求精神的安顿。开头“帘下开小池, 盈盈水方积, 中底铺白沙, 四隅甃青石”,展现了一幅细腻的画面,小池的开辟,用水、沙、石等自然元素营造了一个简单而纯净的空间。这不仅是物质层面的布置,更是心灵层面的构建,暗示着诗人追求的是一种简朴而纯粹的生活方式。
### 语言与技巧
诗中的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通过“泛滟微雨朝,泓澄明月夕”等句子,描绘了日出和月升时池塘的美丽景象,既有动态的微雨轻拂,也有静态的明月倒映,动静结合,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与宁静。同时,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简寂观的小池与“未如床席间,方丈深盈尺”的大江水相比较,突出了简寂观中一方小池的独特魅力,不仅深浅适中,而且能够提供心灵的洗涤与愉悦。
### 意境与主题
整首诗营造了一种超脱世俗、接近自然、寻求心灵宁静的意境。通过简寂观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简朴、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通过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寻求心灵的平静与满足的主题。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样的意境和主题具有很强的共鸣性,鼓励人们在忙碌中寻找到一片心灵的绿洲。
### 总结
《宿简寂观》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和精神追求的体现。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白居易将自然之美与心灵之静融为一体,为读者展现了追求精神世界和谐与宁静的深刻主题。这首诗不仅具有美学价值,也富有哲学意味,是理解诗人生活态度与情感世界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