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zǎo chūn

早春

作者:白居易 
tián yuán mǎng cāng jīng chūn zǎo     lí luò xiāo tiáo jǐn rì fēng
田园莽苍经春早   篱落萧条尽日风
ruò wèn jīng guò tán xiào zhě     bù guò tián shè bái tóu wēng
若问经过谈笑者   不过田舍白头翁
mén bì réng féng xuě     chú hán wèi qǐ yān
门闭仍逢雪   厨寒未起烟
pín jiā zhòng liáo luò     bàn wèi rì gāo mián
贫家重寥落   半为日高眠

《早春》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描绘早春时节田园生活的诗。整首诗用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春寒料峭、田园寂寥的景象。下面逐段解释诗文的含义:

**首联**:“田园莽苍经春早, 篱落萧条尽日风。”
首联通过对“田园”的描绘,展现出一片莽苍辽阔的景象。这里的“早春”指的是春天的初期,还未完全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依然带着冬天的寒冷。同时,“篱落萧条尽日风”则描写了篱笆在风中显得萧条,充满了一种寂静和荒凉的感觉,强调了早春时节的冷清和环境的凄凉。

**颔联**:“若问经过谈笑者,不过田舍白头翁。”
颔联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有人询问经过此地的人,能够和他们谈笑风生的,可能只有一两个在田间劳作的老人。这里的“田舍白头翁”指的是在田间劳作的老者,强调了在早春时节,能够在此地进行交谈和活动的,大多是一些年长的农民,突显出季节的寒冷和农村生活的寂静。

**颈联**:“门闭仍逢雪, 厨寒未起烟。”
颈联继续描绘了早春时节的环境。虽然门已经关闭,但仍然遇到了飘落的雪花,显示出天气的寒冷。同时,厨房中没有升起炊烟,说明即便是农舍中,人们也没有早起做早餐,可能是因为天气过于寒冷,农人们选择待在室内取暖,或是因为生活的贫困,没有足够的物资烹饪早餐。

**尾联**:“贫家重寥落, 半为日高眠。”
尾联总结了全诗的主旨。在贫困的家庭中,生活的寂寞更加明显,许多人选择在太阳升高之后才起床,可能是因为寒冷或者贫穷的物质条件导致的。这一联表达了对早春时节贫困农民生活状态的同情和关注,同时也反映了自然环境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早春时节的自然景象,也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现状和农民的生活状态,流露出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贫困现象的关注。

《早春》古诗词赏析:

《早春》这首诗是由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生活场景的生动刻画,白居易展现了早春时节特有的氛围,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深沉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自然景象的描绘

首句“田园莽苍经春早, 篱落萧条尽日风”通过“莽苍”与“萧条”这两个词,描绘了早春时节田野的荒凉与凄冷,以及风吹过篱笆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

### 生活场景的刻画

接下来的“若问经过谈笑者, 不过田舍白头翁”一句,不仅反映了早春时节的静谧,还借田园老翁的形象,暗示了生活的朴素与简单。老翁或许在田间劳作,或许在家中闲坐,以轻松的语气叙述了日复一日的田园生活。

### 贫困与寂寞的描写

“门闭仍逢雪, 厨寒未起烟, 贫家重寥落, 半为日高眠”这几句诗,直接描写了贫寒之家在早春的困境。大雪封门,寒气逼人,厨房中没有升起炊烟,贫家的寂寥更加明显。日高眠的描述,既是对贫穷生活的一种写照,也暗示了生活的单调与无奈。

### 总体情感与主题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生活场景的交织,展现了早春时节的宁静与寂寞,以及生活中的贫穷与无奈。白居易以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不仅描绘了自然与社会的景象,也流露出他对底层人民生活状态的深切同情。这首诗在描绘田园风光的同时,也传递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体现了白居易诗歌中常常表现的人文关怀。

### 结语

《早春》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与田园生活的诗作,更蕴含了对生活困境的同情与思考。通过对白居易诗歌的赏析,我们不仅能领略到唐代诗歌的美学魅力,也能感受到诗人对社会民生的关注与关怀。

白居易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