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óu shí mén jiàn
游石门涧
cǐ zhōu nǎi zhú xiāng chūn sǔn mǎn shān gǔ |
此州乃竹乡 春笋满山谷 |
shān fū zhé yíng bào bào lái zǎo shì yù |
山夫折盈抱 抱来早市鬻 |
wù yǐ duō wèi jiàn shuāng qián yì yī shù |
物以多为贱 双钱易一束 |
zhì zhī chuī zèng zhōng yǔ fàn tóng shí shú |
置之炊甑中 与饭同时熟 |
zǐ tuò chè gù jǐn sù jī bāi xīn yù |
紫箨坼故锦 素肌擘新玉 |
měi rì suì jiā cān jīng shí bù sī ròu |
每日遂加餐 经时不思肉 |
jiǔ wèi jīng luò kè cǐ wèi cháng bù zú |
久为京洛客 此味常不足 |
qiě shí wù chí chú nán fēng chuī zuò zhú |
且食勿踟蹰 南风吹作竹 |
《游石门涧》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游石门涧》是由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描绘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对竹笋美食的赞美。以下是逐段解释其意思:
1. **此州乃竹乡,春笋满山谷**:这地方是竹子的故乡,春天里满山谷都是竹笋。这里先点明了地点——竹乡,强调了竹子的丰盛和春季的生机。
2. **山夫折盈抱,抱来早市鬻**:山里的劳作者(山夫)采摘了一抱又一抱的竹笋,然后带到早市上卖。山夫是劳动人民的称谓,通过他们的活动,展现了人们与自然的直接互动。
3. **物以多为贱,双钱易一束**:物以稀为贵,但竹笋因产量大而价格便宜,两枚铜钱就能买到一束。通过价格的低廉,说明竹笋的丰富与普遍。
4. **置之炊甑中,与饭同时熟**:将竹笋放置在炊具(甑)中,与饭一起烹饪。这体现了竹笋的烹饪简便,易于融入日常饮食。
5. **紫箨坼故锦,素肌擘新玉**:竹笋的外皮(箨)如同旧的锦缎被撕开,里面的笋肉(肌)则如同新的美玉被剥离。这里运用了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竹笋的质地和外观,极富美感。
6. **每日遂加餐,经时不思肉**:每日食用竹笋后,就能满足口腹之欲,不再想念肉类食品。这句赞美了竹笋的营养价值和美味,暗示其成为了健康的饮食选择。
7. **久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长久以来在繁华的京都和洛阳(古代重要的城市)生活,却总是感觉这种美味不够。表达了诗人对竹笋的喜爱,即使在富贵之地,仍对竹笋的美味感到向往。
8. **且食勿踟蹰,南风吹作竹**:趁着这美味还在,不要犹豫,就像南风吹拂竹林,让竹子发出悦耳的声音,也比喻时机的宝贵,应当珍惜。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不仅展现了竹笋的自然之美和食用之趣,还蕴含了对生活的哲思,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游石门涧》古诗词赏析:
《游石门涧》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述竹子生长、采集、烹饪与品尝的诗。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述,不仅展现了竹子从生长到餐桌的全过程,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日常生活的独特见解。
首先,诗的前两句“此州乃竹乡,春笋满山谷”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地点和季节,点明了竹乡的特色,以及春天正是竹笋生长的季节。这种对自然现象的直接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接着,“山夫折盈抱,抱来早市鬻”描绘了竹子被采集的场景。在这里,山夫(即山里的劳作者)采集竹笋并带到市场上出售。这一细节揭示了竹子不仅仅是自然的一部分,也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资源。诗人通过这种日常生活场景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物以多为贱,双钱易一束”这一句点出了竹笋价格的低廉,这是基于它们在季节性和大量产出的情况下的市场现象。然而,即便如此,诗人笔下并没有表现出对这种现象的惋惜或不满,反而用幽默和轻松的口吻表达了对竹笋美味的认可。
随后,诗人描写了竹笋烹饪和食用的过程:“置之炊甑中,与饭同时熟”,“紫箨坼故锦,素肌擘新玉”,这些描述将竹笋从原材料转化为美味佳肴的过程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通过这些富有想象力的比喻,竹笋的形象从朴实变得高雅,增加了食物的吸引力。
最后,诗人感叹道:“每日遂加餐,经时不思肉,久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且食勿踟蹰,南风吹作竹”。这一部分表达了诗人对竹笋的喜爱,以及对这种食物在繁忙生活中能带来愉悦和满足的感慨。诗人将竹笋与京洛(即当时的首都长安)的繁华生活对比,强调了竹笋对心灵的滋养,同时也鼓励人们珍惜和享受生活中的简单快乐。
总体来说,《游石门涧》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诗意的语言,不仅展现了竹子这一自然元素的美,还通过与人类生活的结合,传递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思考。这首诗是白居易对自然美和日常生活之美的深刻体验和情感表达,体现了他的诗风朴素、直白而又充满哲理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