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āng lú fēng xià xīn zhì cǎo táng , jí shì yǒng huái , tí yú shí shàng
香炉峰下新置草堂,即事咏怀,题于石上
guài jūn bù xǐ shì yòu bù yóu zhōu lǐ |
怪君不喜仕 又不游州里 |
jīn rì dào yōu jū liǎo rán zhī suǒ yǐ |
今日到幽居 了然知所以 |
sù jūn shí xī tíng chán yuán shēng mǎn ěr |
宿君石溪亭 潺湲声满耳 |
yǐn jūn luó bēi jiǔ zuì wò bù néng qǐ |
饮君螺杯酒 醉卧不能起 |
jiàn jūn wǔ lǎo fēng yì huǐ jū chéng shì |
见君五老峰 益悔居城市 |
ài jūn sān nán ér shǐ tàn shēn wú zi |
爱君三男儿 始叹身无子 |
yú fāng lú fēng xià jié shì wèi jū shì |
余方炉峰下 结室为居士 |
shān běi yǔ shān dōng wǎng lái cóng cǐ shǐ |
山北与山东 往来从此始 |
《香炉峰下新置草堂,即事咏怀,题于石上》古诗词释义:
白居易的这首诗详细描绘了他造访一位朋友的新居,对朋友的生活态度、自然风景和家庭生活的赞美,以及自己决定效仿朋友隐居山林的决定。以下是对每一部分的逐段解释:
**首段**:“怪君不喜仕,又不游州里,今日到幽居,了然知所以。”
作者在开始时感到困惑,为什么朋友不热衷于官场或都市生活,而是选择隐居在幽静之地。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朋友生活选择的好奇和钦佩。
**次段**:“宿君石溪亭,潺湲声满耳,饮君螺杯酒,醉卧不能起。”
在此段中,作者描述了在朋友的石溪亭中过夜的经历。潺潺的溪水声充满了耳朵,他喝了螺杯酒,直到醉倒无法起身。这句生动描绘了朋友生活中的自然美景和悠闲时光。
**三段**:“见君五老峰,益悔居城市,爱君三男儿,始叹身无子。”
通过与朋友相处,作者看到了五老峰的壮丽景色,这让他更加后悔自己一直生活在城市中。同时,他对朋友有三个儿子表示羡慕,感叹自己没有儿子。
**结尾**:“余方炉峰下,结室为居士,山北与山东,往来从此始。”
在这段中,作者宣布了自己未来将效仿朋友,选择在炉峰下的山中隐居,过着作为居士的生活。他提到从现在起,他将往返于山北与山东之间,过上类似朋友的生活。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简单生活和家庭温暖的向往,以及对朋友生活态度的敬佩,同时流露出自己想要改变现状、追求隐逸生活的心愿。
《香炉峰下新置草堂,即事咏怀,题于石上》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诗,以简练而富有深意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宁静祥和的隐居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以及对城市生活的反思。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标题解析
标题《香炉峰下新置草堂,即事咏怀,题于石上》点明了地点(香炉峰下)、事件(新建草堂)、情感(咏怀)以及表达方式(题于石上),即在香炉峰下新建草堂,借此诗表达作者的个人情感,并在石上题写以纪念。
### 内容分析
- **首句“怪君不喜仕,又不游州里”**,开篇以疑问的口吻表达了对友人(“君”)的不解,为何不喜官场,也不常游历州郡,引出了下文对友人隐居生活的描述。
- **“今日到幽居,了然知所以”**,通过叙述今日造访友人幽居之处,明确了对这里自然环境的理解与赞美,用“了然”二字,展现了对友人选择隐居原因的明了。
- **“宿君石溪亭,潺湲声满耳,饮君螺杯酒,醉卧不能起”**,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隐居生活的惬意与自由。石溪亭旁潺潺溪流声,螺杯酒中蕴含的醇厚与欢愉,以及醉卧不起的情景,构成了一幅生动的隐居生活图景。
- **“见君五老峰,益悔居城市,爱君三男儿,始叹身无子”**,在见到五老峰的壮丽景色后,作者表达了对城市生活的悔意,同时也对友人拥有三子感到羡慕,表现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家庭生活的向往。
- **“余方炉峰下,结室为居士,山北与山东,往来从此始”**,作者自述自己正在炉峰下新建居所,决心过居士生活,与友人的生活理念相呼应,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自我生活方式的转变。
### 总结
白居易的这首诗通过对友人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城市生活的反思,以及对家庭与子嗣的渴望。诗中通过对环境、活动、情感的细腻描绘,构建了一幅宁静、自由、和谐的生活画卷,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个人生活方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