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á cuī shì láng 、 qián shě rén shū wèn , yīn jì yǐ shī
答崔侍郎、钱舍人书问,因继以诗
tiáo tiáo xiāng lú fēng xīn cún ěr mù xiǎng |
迢迢香炉峰 心存耳目想 |
zhōng nián qiān wù yì jīn rì fāng yī wǎng |
终年牵物役 今日方一往 |
pān luó tà wēi shí shǒu zú láo fǔ yǎng |
攀萝蹋危石 手足劳俯仰 |
tóng yóu sān sì rén liǎng rén bù gǎn shàng |
同游三四人 两人不敢上 |
shàng dào fēng zhī dǐng mù xuàn shén huǎng huǎng . gāo dī yǒu wàn xún |
上到峰之顶 目眩神恍恍.高低有万寻 |
kuò xiá wú shù zhàng bù qióng shì tīng jiè |
阔狭无数丈 不穷视听界 |
yān shí yǔ zhòu guǎng jiāng shuǐ xì rú shéng |
焉识宇宙广 江水细如绳 |
pén chéng xiǎo yú zhǎng fēn wú hé xiè xiè |
湓城小于掌 纷吾何屑屑 |
wèi néng tuō chén yāng guī qù sī zì jiē |
未能脱尘鞅 归去思自嗟 |
dī tóu rù yǐ rǎng |
低头入蚁壤 |
《答崔侍郎、钱舍人书问,因继以诗》古诗词释义:
白居易在这首诗中通过描述一次登峰经历,反映了自己对自然、人生和理想追求的思考。以下是逐段解释:
### 1. 迢迢香炉峰, 心存耳目想, 终年牵物役, 今日方一往
诗人首句“迢迢香炉峰”描述了他心中向往的高山,用“心存耳目想”表达出自己对这山的视觉和听觉上的想象。接下来的“终年牵物役”暗示了诗人平时忙碌于世俗事务,难以实现对自然的向往,直到今日才得以有机会前往。
### 2. 攀萝蹋危石, 手足劳俯仰, 同游三四人, 两人不敢上
这里描绘了登山的过程,充满了艰辛与挑战,需要攀爬藤蔓(萝)和踏过险峻的岩石。诗句中的“劳俯仰”体现了行动的辛苦和艰难。同时,与他一同登山的有三四人,其中两人因为畏惧或体力不足而未继续攀登到峰顶。
### 3. 上到峰之顶, 目眩神恍恍
到达峰顶后,诗人感受到了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震动,“目眩神恍恍”描述了登顶后的视觉变化和内心的震撼,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放大,心灵得到了解放。
### 4. 高低有万寻, 阔狭无数丈, 不穷视听界, 焉识宇宙广
“万寻”和“无数丈”分别用于形容山峰的高低和宽度,强调了自然之壮阔。诗人通过这一描述,表达了对自然无限宽广的认识,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和宇宙的辽阔。
### 5. 江水细如绳, 湓城小于掌
诗人通过将江水比作细绳,暗示江面的广阔与自身视野的局限,而将湓城比作手掌,强调湓城的微小,以此来突出个人对广阔自然和广阔宇宙的认知。
### 6. 纷吾何屑屑, 未能脱尘鞅, 归去思自嗟, 低头入蚁壤
诗人反思自己的世俗生活,感叹未能摆脱世俗的束缚,内心感到焦虑和遗憾。“归去思自嗟”表达了对自由和自然的渴望,最后一句“低头入蚁壤”可能意味着诗人渴望融入自然,摆脱尘世的束缚,过一种更简单、更自然的生活。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一次登山经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以及对自由和内心宁静的追求。
《答崔侍郎、钱舍人书问,因继以诗》古诗词赏析:
《答崔侍郎、钱舍人书问,因继以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它既是一封回信,也是诗人对自己登高望远、体悟宇宙、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远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崇敬、对宇宙之广袤的理解以及对自身存在意义的深刻追问。
### 诗的开篇(第一至二联)
诗人从香炉峰的视觉形象入手,以“心存耳目想”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向往和记忆。通过“终年牵物役”反映出诗人过去因生活琐事而束缚,未能亲临美景。接下来的“今日方一往”表明了诗人此刻实现了多年的心愿,亲自前往香炉峰。
### 诗的中段(第三至四联)
“攀萝蹋危石,手足劳俯仰”描绘了攀登过程的艰辛与细致,与同游者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攀登过程中的个人体验。诗句中,“上到峰之顶,目眩神恍恍”通过感官的反应,展示了登上峰顶后的震撼与不稳定性,这是对自然美景的敬畏与对自我极限的挑战。
### 诗的后段(第五至六联)
诗人在这里对登高所见进行了描绘,通过“高低有万寻,阔狭无数丈”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宏大气势。接着,“不穷视听界,焉识宇宙广”表达了诗人对宇宙的广阔无垠的深刻理解,流露出对大自然的无限敬畏之情。
### 诗的结尾(第七至八联)
最后一段诗人通过“江水细如绳,湓城小于掌”用细腻的比喻描绘了登高远眺的景象,进一步强调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诗人感叹“纷吾何屑屑,未能脱尘鞅”,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意在摆脱尘世的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
### 总结
《答崔侍郎、钱舍人书问,因继以诗》以一次登山经历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深刻的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宇宙的敬畏以及对人生真谛的追求。白居易在诗中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更深层次地反思了人与自然、个体与宇宙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追求精神自由的道路上的个人挑战与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