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àng jiāng lóu shàng zuò
望江楼上作
zhòng shù dāng qián xuān shù gāo kē yè fán |
种树当前轩 树高柯叶繁 |
xī zāi yuǎn shān sè yǐn cǐ méng lóng jiān |
惜哉远山色 隐此蒙笼间 |
yī zhāo chí fǔ jīn shǒu zì jié qí duān |
一朝持斧斤 手自截其端 |
wàn yè luò tóu shàng qiān fēng lái miàn qián |
万叶落头上 千峰来面前 |
hū shì jué yún wù huò dá dǔ qīng tiān |
忽似决云雾 豁达睹青天 |
yòu rú suǒ niàn rén jiǔ bié yī kuǎn yán |
又如所念人 久别一款颜 |
shǐ yǒu qīng fēng zhì shāo jiàn fēi niǎo hái |
始有清风至 稍见飞鸟还 |
kāi huái dōng nán wàng mù yuǎn xīn liáo rán |
开怀东南望 目远心辽然 |
rén gè yǒu piān hǎo wù mò néng liǎng quán |
人各有偏好 物莫能两全 |
qǐ bù ài róu tiáo bù rú jiàn qīng shān |
岂不爱柔条 不如见青山 |
《望江楼上作》古诗词释义:
这首《望江楼上作》是白居易的一首诗歌,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逐段解释其大致意思:
1. **种树当前轩,树高柯叶繁** - 诗人首先描述自己在楼前种了树,树长得高大茂盛,枝叶繁茂。这里用种树来隐喻自己的生活,树的茂盛可能象征着生活中的繁荣与活力。
2. **惜哉远山色,隐此蒙笼间** - 诗人感慨远山的美景被树的枝叶所遮挡,无法尽览。这里的情感可能带有淡淡的遗憾,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渴望。
3. **一朝持斧斤,手自截其端** - 诗人决定砍掉树的枝条,亲自动手截断。这个动作带有决断性,可能象征着对既定生活的改变或调整。
4. **万叶落头上,千峰来面前** - 砍掉树枝之后,无数的树叶掉落,同时远方的山峰仿佛近在眼前。这一转变寓意着诗人获得了新的视野和空间。
5. **忽似决云雾,豁达睹青天** - 砍掉枝叶后,诗人突然感到如同拨云见日,眼前一片清明,可以看到青天。这里象征着心灵的解放与视野的开阔。
6. **又如所念人,久别一款颜** - 正如长久思念的人突然相见,面带笑意。这一句强调了与渴望已久的美好事物重逢时的喜悦和满足。
7. **始有清风至,稍见飞鸟还** - 随着云雾散去,清风开始吹来,飞鸟也缓缓归来。这里可能象征着心境的平静与和谐,以及回归自然的愉悦。
8. **开怀东南望,目远心辽然** - 诗人敞开心扉,向东南方向眺望,目光远大,心情自由。这里表达了诗人开阔的心胸和对广阔世界的向往。
9. **人各有偏好,物莫能两全** - 人各有各的喜好,但无法同时拥有所有美好的事物。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人生选择的深思,认识到生活的选择总会有取舍。
10. **岂不爱柔条,不如见青山** - 诗人未必不喜爱枝条的柔美,但与青山相比,青山的壮美更令人向往。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深沉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重新评估。
整首诗通过描绘种树、截枝、望远等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追求。
《望江楼上作》古诗词赏析:
《望江楼上作》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描述白居易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欣赏,展示了他对生活、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以下是对此诗的赏析:
### 1. 首段与中段
诗的前半部分通过描述树的成长与自然的遮蔽,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界的爱慕之情。"种树当前轩,树高柯叶繁",既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界的尊重和亲近,也暗含了对自然生长过程的赞美。"惜哉远山色,隐此蒙笼间"一句则表达了对山色被树丛遮挡的惋惜,展示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欣赏。
### 2. 中间转折
"一朝持斧斤,手自截其端"至"豁达睹青天"这一转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界的干预。通过“持斧斤”、“截其端”的动作,反映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变。然而,“万叶落头上,千峰来面前”描述的是这一改变后的景象,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变化后新面貌的惊喜和赞美,"忽似决云雾,豁达睹青天"更是形象地表达了这种心情,仿佛云雾散去,天空显现。
### 3. 后半段
"又如所念人,久别一款颜"通过类比,将自然景观的突然显露比作久别重逢的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惊喜和亲切感。接下来的“始有清风至,稍见飞鸟还”则是对自然和谐共存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和谐自然环境的向往。"开怀东南望,目远心辽然"不仅描绘了诗人望向远方的景象,更表达了内心的自由与开阔。
### 4. 结尾与主题
"人各有偏好,物莫能两全"表明了个人偏好与客观事物之间的矛盾,诗人以自然景观为例,指出自然界的美好并非人人能够完全领略和享受,这既是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也是对自然界复杂多面性的认可。最后一句“岂不爱柔条,不如见青山”则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的深情,尽管柔条也美好,但对诗人而言,与青山相遇更为宝贵,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独特而深刻的喜爱。
### 总结
《望江楼上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对人生变化的感慨以及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全诗不仅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关系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