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ī yǔ wēi zhī zài cháo rì tóng xù xiū tuì zhī xīn dài jīn shí nián … qiě jié hòu qī
昔与微之在朝日同蓄休退之心迨今十年…且结后期
shǒu bù rèn zhí shū jiān bù néng hè chú |
手不任执殳 肩不能荷锄 |
liàng lì kuí suǒ yòng céng bù dí yī fū |
量力揆所用 曾不敌一夫 |
xìng yīn bǐ yàn gōng dé shēng shì jìn tú |
幸因笔砚功 得升仕进途 |
lì guān fán wǔ liù lù fèng jí qī nú |
历官凡五六 禄俸及妻孥 |
zuǒ yòu yǒu jiān pū chū rù yǒu dān chē |
左右有兼仆 出入有单车 |
zì fèng suī bù hòu yì bù zhì jī qú |
自奉虽不厚 亦不至饥劬 |
ruò yǒu rén jí cǐ bàng guān wèi hé rú |
若有人及此 傍观为何如 |
suī xián yì wèi xìng kuàng wǒ bǐ qiě yú |
虽贤亦为幸 况我鄙且愚 |
bó yí gǔ xián rén lǔ shān yì qí tú |
伯夷古贤人 鲁山亦其徒 |
shí zāi wú nài hé jù huà wèi è piǎo |
时哉无奈何 俱化为饿殍 |
niàn bǐ yì zì kuì bù gǎn wàng sī xū |
念彼益自愧 不敢忘斯须 |
píng shēng róng lì xīn pò miè wú yí yú |
平生荣利心 破灭无遗馀 |
yóu kǒng chén wàng qǐ tí cǐ yú zuò yú |
犹恐尘妄起 题此于座隅 |
《昔与微之在朝日同蓄休退之心迨今十年…且结后期》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的标题是《昔与微之在朝日同蓄休退之心》,在白居易的笔下,他和友人共同有着对隐退生活的向往,这种向往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加深刻。白居易在诗中反思了自己的生活,既表达了对物质生活的满足,也流露出对过去的理想生活的怀念,同时流露出对古代贤人的崇敬,以及对个人命运和时代洪流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
### 逐段解释:
1. **手不任执殳,肩不能荷锄**:白居易在表达即使手无缚鸡之力,肩不能扛起农具,即表达了一种对体力劳动的回避。这里体现了他对过去生活(可能指的是仕途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某种无奈或不适应。
2. **量力揆所用,曾不敌一夫**:白居易认为自己在能力上无法对抗一夫(一个人),即无法与他人在体力或能力上匹敌。这反映出他对自己能力的认识,以及对仕途竞争的反思。
3. **幸因笔砚功,得升仕进途**:由于擅长文墨,即通过书写作品,白居易得以步入仕途,获得了官职。这表明了他对自己才能的认可,以及对文学和政事结合的看法。
4. **历官凡五六,禄俸及妻孥**:白居易在官场上经历了五六个职位,保障了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这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涯的肯定,以及对稳定生活的需求。
5. **左右有兼仆,出入有单车**:在职位较高的时候,他身边有多个仆人,出行有专车。这描述了他仕途成功的物质享受。
6. **自奉虽不厚,亦不至饥劬**:白居易自认为虽然生活不算奢华,但不至于挨饿受苦。这反映了他对物质生活状态的自我评价。
7. **若有人及此,傍观为何如,虽贤亦为幸,况我鄙且愚**:如果有人也能达到这样的生活状态,旁观者会如何评价?即使是贤明的人也会感到幸运,更何况像我这样愚笨的人呢?这表明了白居易对自身地位和能力的谦逊态度。
8. **伯夷古贤人,鲁山亦其徒**:伯夷是古代的贤人,鲁山可能是白居易提到的另一个隐退生活的人物。白居易在这里表达了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将自己的理想生活与古代贤人的理想生活相比较。
9. **时哉无奈何,俱化为饿殍**:时代的变化让人无奈,最终他们(包括自己和古代的贤人)都化为饿殍,表达了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无常的感慨。
10. **念彼益自愧,不敢忘斯须,平生荣利心,破灭无遗馀**:想到古代的贤人,白居易更加感到羞愧,不敢忘记,他平生追求的荣誉和利益之心,现在已彻底破灭。
11. **犹恐尘妄起,题此于座隅**:他担心内心的尘俗妄念再起,于是将这首诗题写在座位的角落,以自警和纪念。这反映了白居易对自身内心修养的重视。
整首诗反映了白居易对过去理想生活的怀念、对当前生活状态的反思、对古代贤人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个人命运和时代变化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理解。
《昔与微之在朝日同蓄休退之心迨今十年…且结后期》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诗反映了他对于个人命运、社会角色和道德原则的深思。全诗内容丰富,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的自我反省和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以下是对诗中主要主题的赏析:
### 个人命运与社会角色
诗人首先表达了自己在仕途上的经历,从对官职的追求到实际职位的获得,以及所享受到的物质条件和地位,包括仆人和车辆的伴随。这些描绘了他在社会等级中的位置,同时通过“自奉虽不厚,亦不至饥劬”一句,表达了他对生活舒适但不奢侈的态度。这种对个人与社会角色的思考,展示了白居易在追求物质和地位的同时,对自身生活质量和内心的平衡有着深刻的认识。
### 道德原则与历史反思
诗人引用了伯夷和叔齐的典故,他们是《史记》中记载的“首阳山隐士”,因反对周朝篡权,而不食周粟,最终饿死在首阳山。白居易将自己与伯夷、叔齐这类历史上的高尚人物相比,表达了对个人道德和理想追求的重视。同时,通过反思自己“时哉无奈何,俱化为饿殍”的情况,表达了对现实与理想冲突的无奈和对道德原则的坚持。
### 自我反省与警醒
最后,诗人强调自己对“平生荣利心”的破灭,以及担心尘妄(不纯的思想或行为)可能再次兴起,决心将这段反思刻在座位边上,以时刻警醒自己。这种强烈的自省意识,显示了白居易不仅在诗歌中追求艺术表达,也在实际生活中寻求道德和精神的纯净。
综上所述,白居易的这首诗是一首深刻反映个人命运、社会角色、道德原则以及自我反省的作品,通过历史人物的引用,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道德与物质、个人与社会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