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ān xià sù
山下宿
qīng sōng gāo bǎi chǐ lǜ huì dī shù cùn |
青松高百尺 绿蕙低数寸 |
tóng shēng dà kuài jiān cháng duǎn gè yǒu fēn |
同生大块间 长短各有分 |
zhǎng zhě bù kě tuì duǎn zhě bù kě jìn |
长者不可退 短者不可进 |
ruò yòng cǐ lǐ tuī qióng tōng liǎng wú mèn |
若用此理推 穷通两无闷 |
chūn shòu bā qiān chūn jǐn huā bù jīng sù |
椿寿八千春 槿花不经宿 |
zhōng jiān fù hé yǒu rǎn rǎn gū shēng zhú |
中间复何有 冉冉孤生竹 |
zhú shēn sān nián lǎo zhú sè sì shí lǜ |
竹身三年老 竹色四时绿 |
suī xiè chūn yǒu yú yóu shèng jǐn bù zú |
虽谢椿有馀 犹胜槿不足 |
《山下宿》古诗词释义:
这是一首由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山下宿》。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以写实主义著称,其诗作多反映民生疾苦和对社会的深刻观察。这首诗探讨了生命长短的自然现象,以及其中蕴含的哲学思考。下面对全诗进行逐句解释:
1. **青松高百尺,绿蕙低数寸**:
这两句描绘了山下生长的不同植物,青松高耸入云,绿蕙则低矮生长。通过对比,展现自然界中生命的多样性与差异性。
2. **同生大块间,长短各有分**:
即使生长在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不同的植物因为基因、环境适应等因素,形成了长短不一的生长状态。这里隐喻了自然界中生命的不平等性。
3. **长者不可退,短者不可进**:
这句强调了生命个体的现状一旦形成,无论长短都无法改变。长的不能变得更短,短的也无法变得更长,暗示了生命的不可逆性。
4. **若用此理推,穷通两无闷**:
如果我们用自然界的这个规律来思考人生的起伏,无论是贫贱还是富贵,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裕,都能平静地接受和面对,减少无谓的烦恼。
5. **椿寿八千春,槿花不经宿**:
椿树寿命极长,能活八千个春夏秋冬,而槿花却朝开夕谢,生命力短暂。这里对比了生命长短的不同,表现了对长寿的向往和对短暂生命的感慨。
6. **中间复何有,冉冉孤生竹,竹身三年老,竹色四时绿**:
人生旅程中,我们总是在追求过程中经历成长和衰老,就像竹子一样,虽然在成长过程中会显得孤独,但其生命力始终不减,四季常青。
7. **虽谢椿有馀,犹胜槿不足**:
尽管椿树最终会凋谢,但它的寿命已远超槿花的短暂,所以对生命的意义而言,长寿且充满活力是值得追求的。这里的“虽谢”也暗示了人生的不可避免的终结,但长寿本身已经超越了槿花的局限。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隐喻,探讨了生命长短的自然规律,以及人在面对生命不同阶段时应有的心态。白居易用生动的自然景象,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以及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快乐与满足。
《山下宿》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山下宿》以自然界的物象为喻,探讨了生命的价值与命运的不平等,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命运、价值和存在的深刻思考。下面逐句赏析:
1. **青松高百尺,绿蕙低数寸**:这里以高耸的青松和矮小的绿蕙形成对比,展示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生命形态的差异。青松代表着坚韧不拔、高洁的品性,而绿蕙则以矮小的姿态显示了生命力的顽强。
2. **同生大块间,长短各有分**:强调了所有生命都共同存在于这个广阔的天地间,但因为自然法则的不同,它们有着不同的生长方式和命运。
3. **长者不可退,短者不可进**:指出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无论其生长速度快慢,都有其不可更改的规律和位置。这是对生命平等性的肯定。
4. **若用此理推,穷通两无闷**:通过类比,诗人提出,如果能以自然界的规律来理解人生,无论是富贵还是贫穷,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5. **椿寿八千春,槿花不经宿**:以长寿的椿树和短暂的槿花为对比,强调生命长短的差异,椿树因其长寿象征着永恒与持久,而槿花的短暂则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易逝。
6. **中间复何有,冉冉孤生竹,竹身三年老,竹色四时绿**:竹子虽然生长缓慢,却能保持四季常绿,即使在成长过程中老去,其生命力依然顽强。这里暗喻即使面临困境或岁月的磨砺,也能保持坚韧与活力。
7. **虽谢椿有馀,犹胜槿不足**:这句话总结了上文的对比,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坚韧精神的赞扬。即使如椿树般长寿的生命有其不可避免的衰败,也比短暂如槿花的生命更有价值。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物象的描绘和对比,探讨了生命的多样性和不平等,鼓励人们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命的长短与命运的起伏,强调内在的精神价值和坚韧不拔的生命力。白居易用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给读者以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