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ō xū zhōu xiāng fǎng
郭虚舟相访
hú shàng qiū jué liáo hú biān wǎn xiāo sè |
湖上秋泬寥 湖边晚萧瑟 |
dēng tíng wàng hú shuǐ shuǐ suō hú dǐ chū |
登亭望湖水 水缩湖底出 |
qīng tíng dé zǎo shuāng míng miè fú cán rì |
清渟得早霜 明灭浮残日 |
liú zhù suí dì shì wā ào wú dìng zhì |
流注随地势 洼坳无定质 |
hóng chéng bái lóng wò wǎn zhuǎn qīng shé qū |
泓澄白龙卧 宛转青蛇屈 |
pò jìng zhé jiàn tóu guāng máng yòu fēi yī |
破镜折剑头 光芒又非一 |
jiǔ wèi shān shuǐ kè jiàn jǐn yōu qí wù |
久为山水客 见尽幽奇物 |
jí lái hú tíng wàng cǐ zhuàng nán tán xī |
及来湖亭望 此状难谈悉 |
nǎi zhī tiān dì jiān shèng shì shū wèi bì |
乃知天地间 胜事殊未毕 |
《郭虚舟相访》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郭虚舟相访》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描述了诗人在秋日湖边所见的景色和感受。下面是对每一部分的详细解释:
### 1. 湖上秋泬寥,湖边晚萧瑟。
开头两句描绘了湖面上的秋色,秋风轻拂,湖面显得空旷而宁静。傍晚时分,湖边的景象充满了萧瑟之感,暗示着一种清冷和孤寂的情绪。
### 2. 登亭望湖水,水缩湖底出,清渟得早霜,明灭浮残日。
诗人登高望远,只见湖水因季节变换而显现出不同景象。湖水似乎因收缩而露出湖底,晨霜使得水面显得更加清澈平静。夕阳的余晖在湖面上闪烁,光影交错,增添了湖面的动态美。
### 3. 流注随地势,洼坳无定质,泓澄白龙卧,宛转青蛇屈。
水的流动随着地形的高低变化,形成深浅不一的洼地和水湾。湖水澄清,仿佛是白龙静卧,又似青蛇盘旋,形象地描绘了湖水在自然环境中的形态。
### 4. 破镜折剑头,光芒又非一。
这里的“破镜折剑头”可能象征着湖水中的倒影,它们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展现出多样的光彩,犹如破镜和折断的剑,寓意着湖水在阳光照射下展现出的多彩光影效果。
### 5. 久为山水客,见尽幽奇物,及来湖亭望,此状难谈悉。
诗人表示自己长期游历于山水之间,见识了各种奇异的自然景观。当他来到湖亭观赏湖景时,发现眼前的景象难以完全用言语表达,凸显了自然景观的复杂和独特。
### 6. 乃知天地间,胜事殊未毕。
最后两句总结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慨,表达了对天地之间无穷无尽的自然奇观的敬畏和赞叹,暗示自然界的美永远无法穷尽,值得人类不断地探索和欣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之情。
《郭虚舟相访》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郭虚舟相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湖面的景象,从多个角度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变化,以及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这首诗不仅是一幅动态的自然风景画,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 湖面秋色的描绘
开头两句“湖上秋泬寥,湖边晚萧瑟”,点明了季节和时间,描绘了秋天湖面上的空旷与萧瑟感。秋风送来凉意,湖面变得宁静而深邃,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 自然景观的细致刻画
接下来,诗人通过“登亭望湖水,水缩湖底出,清渟得早霜,明灭浮残日”,展现了湖水在特定时间下的动态美。秋霜覆盖湖面,日光映照下,湖水呈现出一种清冷而透明的状态,随着日光的移动,湖面光影交错,美不胜收。
### 自然物象的寓意
“泓澄白龙卧,宛转青蛇屈,破镜折剑头,光芒又非一”,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物象来表达深远的寓意。白龙、青蛇的比喻,象征着水下的神秘与生机,破镜、折剑的光芒则是对过去与现在的反思,展现了一种时间与记忆的交错之美。
### 个人感受与自然界的对话
诗人在此前身为山水之客,见尽了世间的幽奇事物,但面对湖水,诗人却感慨“此状难谈悉”,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其复杂多变的难以完全描述的无奈。这不仅是对自然美的颂扬,也是对个人经历与自然对话的一种深刻体会。
### 生活哲理的思考
最后一句“乃知天地间,胜事殊未毕”,传递出诗人对生活和自然宇宙深层哲理的思考。在诗人看来,自然界中存在着无数的奇迹和美好,人类对这些美好的探索和感受,构成了生活的丰富性和无限可能性。
综上所述,白居易的这首《郭虚舟相访》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自然之美的多维度呈现,以及诗人与自然对话的深刻体验,是一首富有诗意的自然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