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ǎng qìng èr nián qī yuè zì zhōng shū shě rén chū shǒu háng zhōu , lù cì lán xī zuò
长庆二年七月自中书舍人出守杭州,路次蓝溪作
cháo nuǎn jiù nán xuān mù hán guī hòu wū |
朝暖就南轩 暮寒归后屋 |
wǎn jiǔ yī liǎng bēi yè qí sān shù jú |
晚酒一两杯 夜棋三数局 |
hán huī mái àn huǒ xiǎo yàn níng cán zhú |
寒灰埋暗火 晓焰凝残烛 |
bù xián pín lěng rén shí lái tóng yī sù |
不嫌贫冷人 时来同一宿 |
juǎn sì bǎi sān shí yī |
卷四百三十一 |
《长庆二年七月自中书舍人出守杭州,路次蓝溪作》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长庆二年七月自中书舍人出守杭州,路次蓝溪作》由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从诗的内容来看,白居易在担任中书舍人的职位后,被调任为杭州的太守,在从京城到杭州的旅途中,路过蓝溪时,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以下是对诗的逐段解释:
1. **朝暖就南轩,暮寒归后屋,晚酒一两杯,夜棋三数局**:早上,温暖的阳光照进南面的书房,诗人就坐其中享受温暖。傍晚,随着天气转凉,他回到后屋,夜幕降临时,喝上一两杯酒,然后摆棋盘开始下棋,度过宁静的夜晚。
2. **寒灰埋暗火,晓焰凝残烛**:夜深后,寒灰中暗火渐渐熄灭,等到清晨,烛光凝结,火焰已经微弱到几乎看不见。这里描绘的是夜晚逐渐过渡到清晨的场景,象征时间的流逝。
3. **不嫌贫冷人,时来同一宿**:诗人并不嫌弃那些贫穷而孤独的人,认为在需要的时候,无论是富贵还是贫寒,大家都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帮助,共享住宿。
整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在旅途中的日常生活片段,展现了他内心的平静与对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向往。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哲学思考。
《长庆二年七月自中书舍人出守杭州,路次蓝溪作》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诗,以平实的语句,细腻地描述了一种闲适、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和心境。这首诗从早晨的日出写到夜晚的星辰,描绘了诗人在出守杭州的路上,经过蓝溪时所见所感的生活场景和心情变化,反映了其独特的生活哲学和人生观。
### 1. 清晨的宁静与温暖
诗的开头,"朝暖就南轩",描绘了清晨的温暖和诗人对自然的亲近,"暮寒归后屋"则以对比手法,突出了日常生活的温馨与归宿感。这里,南轩既是对自然环境的象征,也是诗人内心宁静与温暖的寄托。
### 2. 日常生活的平和
"晚酒一两杯,夜棋三数局",通过日常的小事,如饮晚酒、夜棋,展现了一种简单、悠闲的生活状态。晚酒、夜棋,不仅为生活添了几分情趣,也是诗人在忙碌之余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方式。
### 3. 对孤独的接纳与享受
"寒灰埋暗火,晓焰凝残烛",通过生动的景象,展示了诗人对孤独的深刻理解和接纳。寒灰、暗火、残烛,象征着生命中的磨砺与孤独,但诗人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甚至从中找到美的发现和享受。
### 4. 对人情的珍视与开放
"不嫌贫冷人,时来同一宿",体现了诗人的仁爱之心和对不同人的接纳态度。无论贫富、冷暖,他都愿意与人共享生活,这种豁达和包容,是诗歌中最为动人之处。
### 总结
白居易的这首诗,以生活中的小细节为载体,展现了作者独特的生命观和处世哲学。通过清晨的温暖、日常的简单、孤独的接纳、人情的珍视,构建了一个充满温情、平和、包容的世界。这种生活态度,不仅体现了诗人个人的修养和境界,也传递出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具有深刻的人生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