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guò luò shān rén yě jū xiǎo chí ( luò shēng qì guān jū cǐ èr shí yú nián )

过骆山人野居小池(骆生弃官居此二十馀年)

作者:白居易 
cháo cóng zǐ jìn guī     mù chū qīng mén qù
朝从紫禁归   暮出青门去
wù yán chéng dōng mò     biàn shì jiāng nán lù
勿言城东陌   便是江南路
yáng biān cù chē mǎ     huī shǒu cí qīn gù
扬鞭簇车马   挥手辞亲故
wǒ shēng běn wú xiāng     xīn ān shì guī chù
我生本无乡   心安是归处

《过骆山人野居小池(骆生弃官居此二十馀年)》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表达了一位朋友(骆生)放弃官职,选择隐居的生活态度。整首诗描绘了骆生从朝廷回到乡间生活的过程与心境。下面是对诗中各句的解释:

1. **朝从紫禁归,暮出青门去**:早晨从皇宫返回,傍晚离开城门外出。这两句描述了骆生从朝廷的忙碌生活回到自己的生活轨迹。紫禁指的是皇宫,青门指的可能是指京都的城门,意味着他回到了更为自由与宁静的生活状态。

2. **勿言城东陌,便是江南路**:不要说这是城东的路,实际上通往江南。这里通过转折的语气,表明骆生选择的道路虽然在地理位置上似乎远离城市,但实际上对于他而言,这里就是他内心的江南,是他心灵的寄托之地。

3. **扬鞭簇车马,挥手辞亲故**:挥舞着马鞭,簇拥着车马,挥手告别亲人和朋友。这句描绘了骆生离开之前的场景,他以决绝的姿态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告别了曾经的亲友,暗示了他坚定地追求内心所向往的生活。

4. **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我出生本就没有固定的故乡,内心的安宁才是真正的归宿。这是对骆生内心世界的深刻描绘,表达了他不再追求物质的故乡,而是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平静。在他看来,真正的归处是内心所感受到的安宁和满足。

整首诗通过骆生放弃官场生活、回归自然与内心世界的叙述,传达了对自由与心灵归宿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独特见解。

《过骆山人野居小池(骆生弃官居此二十馀年)》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诗《过骆山人野居小池》描绘了一位名为骆生的隐士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思想和生活态度。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赏析其意蕴和艺术特点。

### 主题与情感

1. **隐逸生活与个人选择**:诗中的骆生放弃了官场生活,选择在江南的乡野间隐居,与自然为伴。这种选择反映了对于自由、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复杂、繁重事务的厌倦。通过对比骆生的隐居生活与诗人的“朝从紫禁归,暮出青门去”的官场生活,诗人表达了对于回归内心的渴望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2. **人生与自我认知**:“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这句诗直接点明了诗人对于人生与居住地关系的深刻思考。在白居易看来,一个人的精神家园并不依赖于具体的地理位置,而是取决于内心是否感到安宁和满足。这种对“心安”的追求,体现了诗人的哲学思考和对内在自由的重视。

### 表达方式与艺术特点

1. **对比与反衬**:诗中通过“朝从紫禁归,暮出青门去”的繁忙官场生活与“便是江南路”的隐逸生活形成鲜明对比,不仅凸显了骆生生活的宁静与自由,也间接反映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疲惫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2. **情感表达的直接与含蓄**:通过“勿言城东陌,便是江南路”这一句子,诗人巧妙地将地理概念与生活态度相结合,含蓄地表达了从繁华到宁静的心路历程。而“扬鞭簇车马,挥手辞亲故”则直接描绘了告别官场、离开亲人的情景,情感表达既真挚又充满意境。

3. **语言的平易近人与寓意深刻**:白居易的诗以语言平易、感情真挚著称,这首诗也不例外。尽管主题深刻,情感真挚,但语言却十分贴近生活,易于理解,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中的情感和哲学思考。

### 结语

白居易的《过骆山人野居小池》不仅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诗歌,更是一次对于生活态度、个人选择以及内心世界深刻探索的自我对话。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艺术手法,白居易成功地传达了对于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个人精神追求的深刻反思。

白居易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