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ù lán xī duì yuè ( yī zuò sù lán qiáo tí yuè )
宿蓝溪对月(一作宿蓝桥题月)
wǎng zhé xún yáng qù yè qì wǎng xī qū |
往谪浔阳去 夜憩辋溪曲 |
jīn wèi qián táng xíng zhòng jīng zī sì sù |
今为钱塘行 重经兹寺宿 |
ěr lái jǐ hé suì xī cǎo èr bā lǜ |
尔来几何岁 溪草二八绿 |
bú jiàn jiù fáng sēng cāng rán xīn shù mù |
不见旧房僧 苍然新树木 |
xū kōng zǒu rì yuè shì jiè qiān líng gǔ |
虚空走日月 世界迁陵谷 |
wǒ shēng jì qí jiān shú néng táo yǐ fú |
我生寄其间 孰能逃倚伏 |
suí yuán yòu nán qù hǎo zhù dōng láng zhú |
随缘又南去 好住东廊竹 |
《宿蓝溪对月(一作宿蓝桥题月)》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宿蓝溪对月》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创作。通过对环境、时间和自身情感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以下是对每一句的逐段解释:
1. **往谪浔阳去, 夜憩辋溪曲**:诗人曾被贬谪至浔阳(今江西省九江市),在夜晚于辋溪的弯曲处歇息,暗示了诗人过往的坎坷人生经历。
2. **今为钱塘行, 重经兹寺宿**:如今他来到了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再次经过这处寺庙住宿。这里用今昔对比,突出时间的流逝。
3. **尔来几何岁, 溪草二八绿**:从上次经过到现在过去了多少年?溪边的草木又绿了两季。以溪草的更替,象征时间的流转。
4. **不见旧房僧, 苍然新树木**:过去的僧人不见了,只有新长的树木在那显得苍翠。诗人以“新树木”代替“旧房僧”,寓指时间的更迭,物是人非。
5. **虚空走日月, 世界迁陵谷**:日月在空中匆匆流逝,世事在不断变迁。诗人以“虚空走日月”和“世界迁陵谷”来形容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
6. **我生寄其间, 孰能逃倚伏**:我一生存在于这无常之中,谁能逃脱命运的安排?诗人表达出对人生无常和命运难以逃脱的感慨。
7. **随缘又南去, 好住东廊竹**:随缘而行,又一次向南而去,愿这东廊的竹子能给予居停者良好的居住环境。诗句表达了诗人随遇而安,对未来旅途的期待与祝福。
整首诗通过描绘时间、空间和人生的变化,深刻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许。
《宿蓝溪对月(一作宿蓝桥题月)》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宿蓝溪对月》(一作《宿蓝桥题月》)展现了他深厚的情感和哲学思考,通过对时间和自然变化的描绘,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对自然美的深切感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时间的流逝与人生无常**:“尔来几何岁,溪草二八绿,不见旧房僧,苍然新树木”,诗中通过岁月的变化,溪边绿草的生长和僧人的离去,新树的生长,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白居易以景物的变化为喻,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世事易变的现实。
2. **自然之美与禅宗思想**:“虚空走日月,世界迁陵谷”,这两句诗通过日月在宇宙中的运行和世界的变迁,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永恒。同时,也隐含了禅宗思想中关于“空”与“无常”的理念,引导读者思考生命与宇宙的关系,以及存在的意义。
3. **个体的渺小与自省**:“我生寄其间,孰能逃倚伏,随缘又南去,好住东廊竹”,白居易在这几句中表达了个体在广阔宇宙中的渺小感,以及对命运的思考。“孰能逃倚伏”暗示了人生中的困境与挑战,不可逃避,只能随缘而行。最后,诗人希望东廊的竹子能够“好住”,既是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也是对人生稳定和平静的渴望。
4. **诗意与哲理的融合**:整首诗将自然景观的描绘与深刻的哲理思考融为一体,既有对美的细腻捕捉,又有对生命意义的深沉反思。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诗人传达了对时间、自然、人生和自我认识的复杂情感和思考。
总的来说,白居易的《宿蓝溪对月》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作,更是一次心灵的探索之旅,通过时间、空间和生命的对比,展现了对宇宙、自我和存在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