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zhū téng zhàng zǐ cōng yín

朱藤杖紫骢吟

作者:白居易 
xiāo xiāo shuí jiā cūn     qiū lí yè bàn chè
萧萧谁家村   秋梨叶半坼
mò mò shuí jiā yuán     qiū jiǔ huā chū bái
漠漠谁家园   秋韭花初白
lù féng gù lǐ wù     shǐ wǒ jiē xíng yì
路逢故里物   使我嗟行役
bù guī wèi běi cūn     yòu zuò jiāng nán kè
不归渭北村   又作江南客
qù xiāng tú zì kǔ     jì shì zhōng wú yì
去乡徒自苦   济世终无益
zì wèn bō shàng píng     hé rú jiàn zhōng shí
自问波上萍   何如涧中石

《朱藤杖紫骢吟》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朱藤杖紫骢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下面是逐段解释其意思:

1. **萧萧谁家村,秋梨叶半坼**:这句话描绘了一幅秋季乡村的景象。萧萧的风吹过,不知道是哪家的村落,秋天的梨树叶半开半落,似乎在为即将到来的寒冷季节做着准备。

2. **漠漠谁家园,秋韭花初白**:诗人继续描述了另一个景象,远处的家园中,秋日的韭菜花开得洁白如雪,给秋天的冷清增添了一抹清新的色彩。这里的“漠漠”形容家园的广阔和遥远。

3. **路逢故里物,使我嗟行役**:在途中遇到熟悉的家乡之物,让诗人不禁感慨万千,为旅途奔波而感到哀叹。这里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长途跋涉的辛劳的感叹。

4. **不归渭北村,又作江南客**:诗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他没有返回渭北(渭水北岸,代指家乡)的村子,而是继续留在江南(泛指江南地区),做了一名异乡的客人。这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现实生活的无奈。

5. **去乡徒自苦,济世终无益**:诗人反思自己远离家乡的举动,感到徒劳无益。他意识到,虽然远离家乡可以避开某些困扰,但对社会的贡献却无从谈起,最终感到内心的空虚和无助。

6. **自问波上萍,何如涧中石**:最后两句,诗人以波上浮萍和涧中磐石作比,自问自己是更愿意做随波逐流、无所归依的浮萍,还是成为稳如磐石、根植大地的石。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价值和归宿的深思。

整首诗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慨,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以及对人生意义的反思。

《朱藤杖紫骢吟》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题为《朱藤杖紫骢吟》,但实际上标题似乎与诗的内容并不完全匹配。按照常例,诗的标题通常应与诗的内容有所关联,但是由于标题与内容存在不符,因此我会直接赏析内容。

### 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色描写和深沉的个人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自身生活境遇的反思。

**开篇描绘**:“萧萧谁家村, 秋梨叶半坼, 漠漠谁家园, 秋韭花初白”。这里,诗人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秋日乡村的景象。萧萧的秋风中,梨树的叶子半开半落,季节的更迭在一片静谧中显得格外鲜明。随后,诗人转向对另一处的描绘:“漠漠谁家园, 秋韭花初白”,描绘了一片秋日里家园的景色,秋韭花初白,清雅而宁静,形成了一种对比与和谐的美。

**中段情感**:“路逢故里物, 使我嗟行役”。诗人走在路上,偶然遇到一些熟悉的景象,勾起了对故乡的回忆,不禁感叹起自己漂泊在外的艰辛生活。“不归渭北村, 又作江南客”,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无法回归的无奈。

**后段反思**:“去乡徒自苦, 济世终无益,自问波上萍,何如涧中石”。诗人的反思从对个人境遇的感叹转向对更深层次的自我审视。他意识到,尽管远离家乡、颠沛流离,自己的努力可能在救世中并无多大贡献。最后,诗人以“波上萍”和“涧中石”做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状态的思考和对稳定、安定生活的向往。

### 总结:

白居易的这首诗以景物描写与个人情感的紧密结合,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诗中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道路的思考,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白居易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