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shān lù ǒu xīng

山路偶兴

作者:白居易 
dào bàng lǎo kū shù     kū lái fēi yī zhāo
道傍老枯树   枯来非一朝
pí huáng wài shàng huó     xīn hēi zhōng xiān jiāo
皮黄外尚活   心黑中先焦
yǒu shì duō yōu zhě     fēi yīn wài huǒ shāo
有似多忧者   非因外火烧

《山路偶兴》古诗词释义:

白居易的这首《山路偶兴》以一组比照,传达出一种对世事沧桑、人情冷暖的感慨。我们先分段解释每句的含义:

1. **道傍老枯树,枯来非一朝** - 路边长着一棵老枯树,它的枯萎并非一日之功。这里用“老枯树”比喻历经沧桑的年老事物或人,说明它经历了长时间的岁月磨砺,已经是“非一朝”——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历经了很长时间的积累。

2. **皮黄外尚活,心黑中先焦** - 树的外表看起来虽然已经变黄,似乎已经失去了生机,但树皮之下,树还有活着的部分。然而,树的心部,即它的生命中枢,已经因为长期的恶劣环境而开始焦枯。这里通过比喻人的外在与内在,暗示了一个人的外表可能看起来还保持着活力,但内心却可能已经遭受了难以逆转的损害或痛苦。

3. **有似多忧者,非因外火烧** - 类似于那些多忧多虑的人,他们内心的焦灼并不是因为外界的直接打击或火焰,而是源于内心的忧虑和不安。这里的“多忧者”象征那些因为内心的焦虑和担忧而疲惫不堪的人,他们的痛苦往往来自于内心的煎熬,而非外界直接的伤害。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写路边老枯树的景象,巧妙地比喻了世事的沧桑、人情的冷暖以及内心情感的复杂。它提醒我们,生命的表象背后往往隐藏着不易察觉的内在变化,对人的理解应当更深入、更全面,不能仅凭外表判断。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内因在外在环境面前所起的决定性作用的思考。

《山路偶兴》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山路偶兴》以“老枯树”为对象,通过对其形态与内心的描述,反映了人生中的困境与挣扎,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力坚韧不拔的赞颂。这首诗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比喻与象征**:作者通过“老枯树”这一意象,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生境遇关联起来,将树的“枯”、“焦”与人的“忧”、“愁”相对照,形成强烈的视觉与心理冲击。树的外表看似“皮黄外尚活”,但“心黑中先焦”,喻示着内在的忧虑和痛苦。这不仅是对树的描述,也是对人生中困境与挣扎的隐喻。

2. **情感的深度与复杂性**:诗中的“有似多忧者,非因外火烧”一句,表达了一种内心的挣扎与痛苦并非仅仅由外界压力造成,还可能是源于内心的复杂情感。这种对内在情感的深入探索,揭示了人生中痛苦的根源可能不仅仅来自外界环境的压迫,也可能源自内心的冲突与自我反思。

3. **生命与时间的辩证关系**:“枯来非一朝”强调了树的“老”和“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这种对时间的敏感反映在人类的生命体验中,是对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无情以及生命有限性的深刻反思。

4. **生命力的坚韧与希望**:尽管树已“枯”且“焦”,但“外尚活”的描述透露出一种生命力的坚韧。这不仅是对自然生命的赞美,也是对人类在面对困境时依然保持希望和奋斗精神的肯定。诗的末尾虽未直接给出答案,但通过这一形象的描绘,读者能够感受到即便在最艰难的时刻,生命的力量也依然存在,给人以希望与鼓舞。

总的来说,白居易的《山路偶兴》通过生动的意象与深刻的寓意,探讨了生命、时间、痛苦与希望等复杂的人生议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洞察与思考。

白居易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