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é xuān guì
别萱桂
sān nián wèi cì shǐ wú zhèng zài rén kǒu |
三年为刺史 无政在人口 |
wéi xiàng chéng jùn zhōng tí shī shí yú shǒu |
唯向城郡中 题诗十馀首 |
cán fēi gān táng yǒng qǐ yǒu sī rén bù |
惭非甘棠咏 岂有思人不 |
sān nián wèi cì shǐ yǐn bīng fù shí bò |
三年为刺史 饮冰复食檗 |
wéi xiàng tiān zhú shān qǔ de liǎng piàn shí |
唯向天竺山 取得两片石 |
cǐ dǐ yǒu qiān jīn wú nǎi shāng qīng bái |
此抵有千金 无乃伤清白 |
《别萱桂》古诗词释义:
白居易的这首《别萱桂》是他的自述诗,主要表达对自己任官期间作为刺史的表现和成就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下面对每句诗的含义进行逐段解释:
### 三年为刺史,无政在人口,唯向城郡中,题诗十馀首,
这句诗表明作者在担任三年的刺史期间,没有留下任何具体的政绩让百姓记住。唯一留下的可能就是他在城郡中题写的十多首诗。这里体现了作者对自己的工作成就的一种自省和反思。
### 惭非甘棠咏,岂有思人不,
“甘棠咏”通常指的是《诗经》中《甘棠》一篇,歌颂周宣王时期某位官员贤德,百姓怀念他的政绩。作者用这句话表达自己感到惭愧,因为他觉得自己并没有留下让百姓怀念的政绩,仿佛没有值得人们思念的地方。
### 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
这段诗进一步说明了作者在任期间的生活状态和为官态度。"饮冰复食檗"暗示了他在任期间的生活艰苦,可能是在说他生活清贫,就像饮冰一样(冰的清凉与内心的苦涩形成对比),同时他还在艰苦的环境中寻找到了一些精神的慰藉,比如从天竺山带回来的两片石头。
### 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最后两句诗中,“此抵有千金”意指这两片石头虽然价值不高,但对作者来说,它们蕴含着深远的意义,像是珍贵的宝藏。“无乃伤清白”则表达了一种担忧,可能是担心自己在追求精神寄托的过程中,是否违背了自己的廉洁正直的原则。总的来说,这首诗反映了白居易对自己官职经历的深刻反思和自我要求的体现。
《别萱桂》古诗词赏析:
《别萱桂》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其内容深邃,情感丰富,既体现了白居易的个人心境,也反映了他作为官员的职责与态度。
首先,诗的前两联“三年为刺史,无政在人口,唯向城郡中,题诗十馀首,惭非甘棠咏,岂有思人不”表达的是白居易对自己在任期间作为的反思。"三年为刺史"描述了他作为地方官员的任期,"无政在人口"表明他并未实施有效的治理举措,只留下十余首题诗,这既体现了他对自己治绩的自省,也流露出一丝歉意和无奈。
接着,"惭非甘棠咏,岂有思人不"两句,进一步表达了他对百姓的歉意和对未能为百姓谋福祉的遗憾。"甘棠"原是《诗经》中的一首赞美官员爱民如子的诗,白居易在这里以反问形式表达了对自己未能成为像甘棠诗中所赞美的官员的自责和愧疚。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个人物品的回忆和珍视。“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描述了白居易在任期间的清廉与艰苦生活。"饮冰复食檗"用古代官员居官清苦、生活艰苦的典故,"天竺山两片石"则代表了他珍惜的、简单但珍贵的记忆,寓意深刻,强调了即便在简朴的生活中也能找到价值和意义。最后,“无乃伤清白”则是对自己保持清白人格的坚守和强调。
总的来说,这首诗反映了白居易在任期间的自我反思、对百姓的歉意以及对清廉人格的坚守。诗中不仅展现了他对官员职责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对个人品德的高要求,体现了白居易作为一位诗人、官员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