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shāng yáng hóng zhēn

伤杨弘贞

作者:白居易 
qián nián tí míng chù     jīn rì kàn huā lái
前年题名处   今日看花来
yī zuò yún xiāng lì     sān jiàn mǔ dān kāi
一作芸香吏   三见牡丹开
qǐ dú huā kān xī     fāng zhī lǎo àn cuī
岂独花堪惜   方知老暗催
hé kuàng xún huā bàn     dōng dōu qù wèi huí
何况寻花伴   东都去未回
jù zhī hóng fāng cè     chūn jǐn sī yōu zāi
讵知红芳侧   春尽思悠哉

《伤杨弘贞》古诗词释义:

白居易的这首诗《伤杨弘贞》通过对杨弘贞的追忆与伤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 前年题名处,今日看花来

这一句描绘了诗人由过去到现在的转变。"前年题名处"指诗人曾经与杨弘贞一同在某处题名,留下了他们青春和友谊的印记。"今日看花来"则表明时间已经过去,现在诗人又回到了这个地方,但这次是独自一人,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的回忆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一作芸香吏,三见牡丹开

这里“芸香吏”可能指与杨弘贞共同工作或生活过的某个角色,或许是一种特殊的职务或身份的象征。"三见牡丹开"则是说在诗人与杨弘贞相识的三年中,他们共见证了三次牡丹的盛开。牡丹象征着富贵、荣华,这一句通过重复的“见”字,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岂独花堪惜,方知老暗催

这两句是诗人对生命与时间的深刻反思。“岂独花堪惜”意思是不仅花朵值得惋惜,更是人对时间的流逝感到了悲伤。"方知老暗催"则是说诗人通过观察花开花落,意识到生命的流逝是不可避免的,就像时间的阴影般悄悄催促着一切。

### 何况寻花伴,东都去未回

这里“寻花伴”可能指的是曾经与杨弘贞一起欣赏花朵的伴侣或朋友。"东都去未回"则表示杨弘贞可能已经离开,或是他们之间的友谊已经逐渐消逝,诗人独自一人,更加突显了对往日时光的怀念和对朋友的思念。

### 讵知红芳侧,春尽思悠哉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怀念。“讵知红芳侧”暗示诗人可能不知道,甚至可能已经失去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知觉。“春尽思悠哉”则直抒胸臆,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但随着春天的结束,诗人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忧思和对失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诗人对杨弘贞的回忆,表达了对时间、生命和友谊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怀念。

《伤杨弘贞》古诗词赏析:

《伤杨弘贞》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诗中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季节变换、时间流逝的感慨,还蕴含着对友人杨弘贞的深切思念。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诗歌内容概览:

这首诗以杨弘贞为题,讲述了诗人自己与花、时间以及离别友人的多重情感交织。诗中的“前年题名处”、“三见牡丹开”等语句,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化,而“岂独花堪惜,方知老暗催”则表达了对青春易逝、岁月无情的感慨。最后,“东都去未回,讵知红芳侧,春尽思悠哉”则直接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春天美景流逝的惋惜。

### 艺术特色:

1. **情感的层次感**: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迁(花开花落),反思个人的生命状态(年华老去),同时寄托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情感的多重层面,使诗歌情感丰富而深刻。

2. **对比与象征**:诗中将花的盛衰与人的老去相对比,用“牡丹开”象征青春的美丽与短暂,用“春尽”暗示岁月的流逝。这些对比和象征,增强了诗歌的寓意深度。

3. **语言的简洁与凝练**:白居易的诗歌以语言的简洁著称,这首诗也不例外。每一句都紧凑有力,情感充沛而不失含蓄,例如“岂独花堪惜,方知老暗催”两句,既表达了对花的惋惜,又巧妙地暗示了对生命的感慨。

4. **结构的自然与流畅**:诗的结构自然流畅,每一句之间的过渡平滑,使得全诗读起来犹如溪水缓缓流淌,给人以情感上的沉浸感和时间流逝的直观感受。

通过这首诗,白居易不仅表达了个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也寄托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使得这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普遍性和共鸣性,是唐代诗歌中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的作品之一。

白居易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