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án shè zhāo yīng , zǎo qiū shū shì , jì yuán shí yí , jiān chéng lǐ sī lù
权摄昭应,早秋书事,寄元拾遗,兼呈李司录
yán zi xī duǎn mìng zhòng ní xī qí xián |
颜子昔短命 仲尼惜其贤 |
yáng shēng yì hào xué bù xìng fù tú rán |
杨生亦好学 不幸复徒然 |
shuí shí tiān dì yì dú yǔ guī hè nián |
谁识天地意 独与龟鹤年 |
《权摄昭应,早秋书事,寄元拾遗,兼呈李司录》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标题为《权摄昭应,早秋书事,寄元拾遗,兼呈李司录》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整首诗以三个分段的形式出现,各段的诗句包含着对历史人物、求学精神以及对生命哲理的深刻反思。下面逐段解释:
**第一段:颜子昔短命,仲尼惜其贤,杨生亦好学,不幸复徒然**
这句话的含义是:孔子哀叹颜回(颜子)因短命而未能成为更伟大的学者,同时对自己没有能更珍惜颜回的才能表示惋惜。接着提到杨生,杨生虽然勤奋好学,但最终却仍旧无功而返,没有达到他所追求的目标,这样的经历被认为是徒劳无功。
**第二段:谁识天地意,独与龟鹤年**
这句诗探讨了天地的深意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它询问在世间的芸芸众生中,谁能够真正理解天地的旨意,是不是只有与大自然共处的龟和鹤能够享受长久的生命,而人类则不能真正理解这种永恒的智慧。
**第三段:**至于寄元拾遗,兼呈李司录的部分,作为诗的背景信息,意思是白居易在担任昭应县的临时县令时,于早秋时节写下这首诗,同时将这首诗寄给元拾遗(元稹)和李司录(李绅),表达他对历史、学问和自然生命等主题的反思和感悟。这里的寄送对象是当时白居易的两位朋友,通过诗文,表达了对过去贤人的缅怀、对求学精神的肯定,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以及人与自我生命的意义之间的关系,富有哲理性和反思性。
《权摄昭应,早秋书事,寄元拾遗,兼呈李司录》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诗以深邃的哲学思考和情感的倾诉,展现了对生命、命运与天命的思考。诗中融合了儒家的伦理思想与对自然宇宙的神秘感悟,表达了对逝去的贤人贤才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短暂与命运无常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赏析:
1. **颜子昔短命,仲尼惜其贤,杨生亦好学,不幸复徒然**:
- 这四句诗对比了古代三位著名的人物:颜回、孔子和杨生。颜回(颜子)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其仁德和智慧闻名,但早逝。孔子对其早逝深感惋惜,表达了对才智早逝的遗憾。杨生代表了另一个例子,即好学之人,尽管他努力学习,但由于命运的不幸,最终依然没有实现其潜能。这四句诗暗示了命运的不公和生命价值的悲剧性。
2. **谁识天地意,独与龟鹤年**:
- 最后两句转向对自然界的思考。"谁识天地意"表达了对自然法则和宇宙本质的探索与困惑,似乎在问世间有谁能真正理解自然规律与宇宙之谜。"独与龟鹤年"则以龟鹤长寿的象征,暗示自然中有生命能够超越世俗的短暂,长久地生存,而人类在此面前显得更为渺小和脆弱。这一对比强调了生命的有限性与自然之永恒性的深刻对比。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深刻探讨了生命与命运、自然与人性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体在面对生命的短暂与命运的不公时的感慨。白居易的诗不仅展现了其卓越的文学才华,更深层次地触及了对生命本质的哲学思考,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