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ū lín zhōng guò yǐn zòng zhī xiān yóu shān jū
秋霖中过尹纵之仙游山居
zuǒ yì yì bù shì bì mén qiū cǎo shēng |
佐邑意不适 闭门秋草生 |
hé yǐ yú yě xìng zhǒng zhú bǎi yú jīng |
何以娱野性 种竹百馀茎 |
jiàn cǐ xī shàng sè yì dé shān zhōng qíng |
见此溪上色 忆得山中情 |
yǒu shí gōng shì xiá jǐn rì rào lán xíng |
有时公事暇 尽日绕栏行 |
wù yán gēn wèi gù wù yán yīn wèi chéng |
勿言根未固 勿言阴未成 |
yǐ jué tíng yǔ nèi shāo shāo yǒu yú qīng |
已觉庭宇内 稍稍有馀清 |
zuì ài jìn chuāng wò qiū fēng zhī yǒu shēng |
最爱近窗卧 秋风枝有声 |
《秋霖中过尹纵之仙游山居》古诗词释义:
《秋霖中过尹纵之仙游山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寄情山水、超脱世俗的内心世界。下面对这首诗的每一句进行逐段解释:
1. **佐邑意不适,闭门秋草生**:诗人自述因在小县任职感到心绪不快,故而关闭房门,让秋草在门外自在生长。这里体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一种不满和逃避。
2. **何以娱野性,种竹百馀茎**:诗人问自己,有什么方法可以愉悦这颗渴望自由的心?于是种下了上百根竹子。通过这种行为,诗人表达出对自然的亲近和向往,希望能通过竹子的生长获得内心的平静。
3. **见此溪上色,忆得山中情**:当诗人看到溪流边的景色时,不禁想起了山中生活的场景。这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过往山中生活的一种怀恋和向往。
4. **有时公事暇,尽日绕栏行**:有时候公务完毕,诗人会整天在竹林的围栏周围行走。这展现了诗人利用闲暇时间享受自然,寻求精神上的放松和慰藉。
5. **勿言根未固,勿言阴未成**:诗人不担心竹子的根部尚未稳固,也不担心树荫尚未形成。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时间的耐心和对自然生长的尊重,也暗含了对事物发展过程的乐观态度。
6. **已觉庭宇内,稍稍有馀清**:在诗人的心灵世界里,即使在庭院中也能感受到一些清新的气息。这既是对竹林环境的赞美,也象征着诗人内心逐渐找回的宁静和平和。
7. **最爱近窗卧,秋风枝有声**:诗人最喜欢在窗边躺卧,享受着秋风吹拂竹枝带来的声音。这不仅是一份对自然之美的享受,也寄托了诗人希望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片刻宁静的心愿。
整首诗通过描述诗人种竹、观景、赏风等日常活动,展现了其在官场压力之下寻找精神寄托和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体现了白居易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
《秋霖中过尹纵之仙游山居》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秋霖中过尹纵之仙游山居》是一首充满了隐逸和自省的诗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自然的深深喜爱和对于官场生活的反思。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题材与主题
这首诗以秋天的霖雨为背景,描绘了诗人拜访好友尹纵之的山间别墅的经历。在官场的忙碌之余,诗人选择与自然亲近,寻找心灵的慰藉。通过与自然的对话,诗人反思自己的官场生活,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 情感表达
1. **孤独与归隐**:诗中的“佐邑意不适,闭门秋草生”表达出诗人因官场生活感到不适,选择闭门避世的状态。这样的描写反映出对官场的疏离感,以及寻求精神栖息地的愿望。
2. **自然之乐**:“何以娱野性,种竹百馀茎,见此溪上色,忆得山中情”表达了诗人通过种植竹子、欣赏溪水等方式与自然融合,从中获得乐趣和情感上的共鸣。这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在自然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愿望。
3. **期待与耐心**:“勿言根未固,勿言阴未成,已觉庭宇内,稍稍有馀清”这部分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生长过程的耐心等待和对成熟后的期待。诗人意识到自然的成长需要时间,对结果的耐心与期待体现了对于生活的从容态度。
4. **独享自然之音**:“最爱近窗卧,秋风枝有声”这一句生动描绘了诗人躺在窗边,倾听秋风吹过竹林的声响,表达了对自然之音的独享与陶醉,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 艺术手法
1. **比喻与象征**:通过“种竹”、“忆得山中情”等象征手法,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连,使诗歌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2. **细节描写**:诗中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如“溪上色”、“秋风枝有声”,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情感的真实度。
3. **情感递进**:从对官场生活的不适应,到与自然的亲近与融合,再到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感悟,诗人的感情经历了从疏离到接近,再到深入的过程,展现了一种从外部世界到内心世界的转变。
通过这首诗,白居易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于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在繁忙官场之外寻求精神寄托的文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