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 tí zhōu zhì tīng qián shuāng sōng ( liǎng sōng zì xiān yóu shān yí zhí xiàn tīng )
寄题盩厔厅前双松(两松自仙游山移植县厅)
qiū bō hóng liǎo shuǐ xī zhào qīng wú àn |
秋波红蓼水 夕照青芜岸 |
dú xìn mǎ tí xíng qǔ jiāng chí sì pàn |
独信马蹄行 曲江池四畔 |
zǎo liáng qíng hòu zhì cán shǔ míng lái sàn |
早凉晴后至 残暑暝来散 |
fāng xǐ yán yù xiāo fù jiē shí jié huàn |
方喜炎燠销 复嗟时节换 |
wǒ nián sān shí liù rǎn rǎn hūn fù dàn |
我年三十六 冉冉昏复旦 |
rén shòu qī shí xī qī shí xīn guò bàn |
人寿七十稀 七十新过半 |
qiě dāng duì jiǔ xiào wù qǐ lín fēng tàn |
且当对酒笑 勿起临风叹 |
《寄题盩厔厅前双松(两松自仙游山移植县厅)》古诗词释义:
白居易的这首诗《寄题盩厔厅前双松》描绘了一次漫步曲江池畔的情景,同时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领悟。下面是对诗中每一句的逐段解释:
1. **秋波红蓼水,夕照青芜岸**:秋天的江水中波光与红色的蓼草相映,夕阳映照在碧绿的草地上,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2. **独信马蹄行,曲江池四畔**:独自一人,任由马蹄的声响引领着自己在曲江池的四周漫步,享受这份宁静与自由。
3. **早凉晴后至,残暑暝来散**:清早的凉爽在晴天之后到来,傍晚时分,残留的暑热在夜幕降临时消散。
4. **方喜炎燠销,复嗟时节换**:正当喜悦于炎热消散之时,却又感叹时间的流转,岁月不待人。
5. **我年三十六,冉冉昏复旦**:我今年三十六岁,时间如白驹过隙,每时每刻都在向黄昏(老年)逼近。
6. **人寿七十稀,七十新过半**:人的寿命稀少,七十岁已经过了大半,意味着人生的旅程已经走了一大半。
7. **且当对酒笑,勿起临风叹**:与其感慨时光流逝,不如在酒杯前欢笑,享受生活的每一刻,不要对着风感叹时间的流逝。
整首诗通过描绘漫步曲江池畔的宁静与美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面对生命有限的积极态度。白居易鼓励人们珍惜当下,用笑容面对生活的起起伏伏,而不是陷入对未来的忧虑或对过去的怀念之中。
《寄题盩厔厅前双松(两松自仙游山移植县厅)》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寄题盩厔厅前双松》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抒发个人感慨的七言古体诗。诗中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情感投入,也蕴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题目解析
题目“寄题盩厔厅前双松”点明了诗的主题和创作背景。盩厔,即今之户县,位于中国陕西省,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作者任职盩厔县令期间。题目中的“双松”是诗中描绘的主要对象,也是诗人心境的象征。
### 景象描绘
诗歌首句“秋波红蓼水,夕照青芜岸”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的美景:红蓼点缀于清波之上,夕阳的余晖洒在青草连绵的岸边,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接下来的“独信马蹄行,曲江池四畔”则展现出诗人独自漫步的情景,其悠然自得的意境与前两句的景象相得益彰。
### 情感流露
诗歌接着描绘了诗人早凉和晚晴的不同心境:“早凉晴后至,残暑暝来散”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变换时的喜悦之情;“方喜炎燠销,复嗟时节换”则透露出对时间流逝、岁月更迭的感慨。这种情感在“我年三十六,冉冉昏复旦”中得到进一步的展现,诗人感慨自己已度过三分之一的人生,仿佛早晨的太阳般开始衰落,蕴含了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 生命哲思
最后的“人寿七十稀,七十新过半,且当对酒笑,勿起临风叹”则是全诗情感的升华。诗人通过对比人生的短暂和自然的永恒,传达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即使生命如朝露,也应该在有限的时间里寻找欢笑和快乐,而不是沉浸在无尽的哀叹中。这种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时光的珍视,体现了白居易独特的生命哲学。
### 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通过自然景象的变迁,表达了对时间、生命、衰老和人生哲理的感悟,既有对美好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