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n zhōng qiū sù
禁中秋宿
líng luò tóng yè yǔ xiāo tiáo jǐn huā fēng |
零落桐叶雨 萧条槿花风 |
yōu yōu zǎo qiū yì shēng cǐ yōu xián zhōng |
悠悠早秋意 生此幽闲中 |
kuàng yǔ gù rén bié zhōng huái zhèng wú cóng |
况与故人别 中怀正无悰 |
wù yún bù xiāng sòng xīn dào qīng mén dōng |
勿云不相送 心到青门东 |
xiāng zhī qǐ zài duō dàn wèn tóng bù tóng |
相知岂在多 但问同不同 |
tóng xīn yī rén qù zuò jué cháng ān kōng |
同心一人去 坐觉长安空 |
《禁中秋宿》古诗词释义:
### 零落桐叶雨, 萧条槿花风,
这两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零落的桐树叶在细雨中飘零,显得孤寂、零散。萧条的槿花被秋风吹得凋零,整片景象显得荒凉、凄清。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萧瑟、清冷的氛围,预示着秋天的到来。
### 悠悠早秋意, 生此幽闲中,
“悠悠早秋意”意味着早秋的氛围是悠长而深沉的。在这种氛围中,“生此幽闲中”则表达了诗人在这个环境中感到的闲适和沉静,或许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孤独感。
### 况与故人别, 中怀正无悰,
“况与故人别”点明了诗人在与朋友分别的背景下,内心感到无趣、无聊。“中怀正无悰”进一步表达了这种心情的沉重与失落,远离朋友的陪伴,使得他的心中充满了空虚。
### 勿云不相送, 心到青门东,
这一句似乎在回应某些人的担忧或疑问,强调自己虽未亲自去送别,但心已经到了别离的地方——青门东。这体现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惜和对别离的深切感怀。
### 相知岂在多, 但问同不同,
这两句是对友情深层次的理解。诗人认为,真正的友谊并不在于彼此相识的时间或场合的多寡,而在于是否能够理解彼此的内心,是否有共同的价值观或兴趣。
### 同心一人去, 坐觉长安空,
“同心一人去”表达了诗人与某个理解自己的朋友共同离去的情景,让人感到一股深沉的孤独与失落。而“坐觉长安空”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感受,长安作为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但在失去重要的人之后,它在诗人心中变得空荡荡的,充满了无力感。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与朋友分别的感伤、反思友情的真谛,以及最终流露出的孤独与失落感,展现了白居易在特定情境下对友情、孤独与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禁中秋宿》古诗词赏析:
《禁中秋宿》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笔触描绘了诗人对于离别的哀愁,以及在秋日里独自驻足的思考,其中蕴含了深沉的人生哲理和对于友情的珍视。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诗歌内容概要
全诗以自然景象的描绘作为引子,通过秋雨的零落、桐叶的飘零和槿花的凋零,形象地表现了秋天的萧瑟与寂寥。接下来,诗人将这种环境氛围与自己的心境联系起来,表达了离别带来的孤独与哀愁。诗人认为,友情的价值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即彼此心灵的相通。在离别之际,虽然不言分别,但彼此的心意相通,就像是在青门东相送,情感依旧在,只是形式不同。
### 抒情手法与情感深度
1. **自然景象的描绘与情感的融合**: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变迁与个人的情绪状态结合,通过秋雨、桐叶、槿花等意象,渲染出一种浓厚的离愁别绪。这种手法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画面感,也加深了情感的表达层次。
2. **内心独白的深入**:诗人通过“中怀正无悰”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空虚与孤独。这一句将离别后的内心状态清晰地呈现出来,让人感同身受。
3. **友情的价值反思**: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转向对友情的深层思考。他强调友情的质量而非数量,认为只要两人心意相通,即使不常见面,友情也能超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种观点富有哲理,反映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洞察。
### 总结
《禁中秋宿》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一幅秋日离别图,同时在其中蕴含了对友情真谛的深刻思考。这首诗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描写离别与友情的佳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