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ǎo qiū qǔ jiāng gǎn huái
早秋曲江感怀
fēng fān zhū lǐ mù yǔ lěng tōng zhōng zhěn |
风翻朱里幕 雨冷通中枕 |
gěng gěng bèi xié dēng qiū chuáng yī rén qǐn |
耿耿背斜灯 秋床一人寝 |
《早秋曲江感怀》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早秋曲江感怀》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早秋时节在曲江(长安城内的一处著名风景区)感受到的孤独、感慨和对人生深沉的思考。以下是逐段解释各句的含义:
1. **风翻朱里幕,雨冷通中枕,耿耿背斜灯,秋床一人寝**:
- **风翻朱里幕**:风翻动了朱红色的帷幕。这里的“朱里幕”指的可能是室内装饰的红色帷幔,暗示了室内环境的华美与优雅。在早秋的凉风中,这一幕更添了几分季节转换的氛围。
- **雨冷通中枕**:连绵细雨使得枕边也感到寒冷。这里的“中枕”指的是位于中间位置的枕头,暗示了诗人独处的环境。通过“雨冷”这一意象,强调了环境的凉意和孤独感。
- **耿耿背斜灯**:夜深人静,背对着倾斜的灯光,心中思绪万千。这里使用“耿耿”形容思绪的连绵不断,而“背斜灯”则暗示了夜深时分,诗人独自面对灯光的情景,让人感受到一种孤寂和思考的氛围。
- **秋床一人寝**:在秋天的床上,诗人独自入眠。这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当前所处的环境——一个人在秋夜中沉睡,暗示了他在面对孤独和静谧时内心的复杂情绪。
整段描绘了诗人在一个安静、凉爽的秋夜中,面对环境的细微变化,内心产生了深深的感慨和思考。这样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变化,更深层地反映了诗人对自我、人生以及存在的思考。通过这些细腻的描绘,白居易巧妙地传达了其独特的诗学风格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早秋曲江感怀》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早秋曲江感怀》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充满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早秋时节独处的感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头的自然描写**:“风翻朱里幕, 雨冷通中枕, 耿耿背斜灯, 秋床一人寝。”开头四句,诗人通过细腻的自然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一个清冷的秋夜场景。"风翻朱里幕"描绘了秋风拂动红色帷幕的情景,"雨冷通中枕"则展现了秋雨打湿中夜枕的寒意。这些细节不仅勾勒出季节的特征,也为后文的情感铺垫了基调。
2. **孤独与思虑**:“耿耿背斜灯, 秋床一人寝。”“耿耿”二字形容光线微弱而持续,夜晚虽已深,但思绪不息,诗人独自一人躺在床上,面对孤灯,内心充满思虑。这种孤独感与对未来的担忧、对过去回忆的感慨交织在一起,是诗人情感的集中体现。
3. **情感的深化**:这首诗情感细腻,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从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到个人情绪的起伏,诗人将自然与个人情感紧密结合,使得诗歌既有视觉上的美感,又富有情感的深度。
4. **艺术手法**:在艺术处理上,白居易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的手法。秋风、秋雨、孤灯、一人寝等意象,不仅仅是自然界的描述,更深层次地象征了人生的孤独、季节的更替、时间的流逝和个人情感的波动。这种象征性和暗示性的语言,增强了诗歌的韵味和意境。
5. **情感的表达**:整首诗通过具体可感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早秋时节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诗人不仅仅是观察者,更是一个深度的体验者和思考者,通过对自然和内心的细腻描绘,传达了对生命、时间、孤独的深刻思考。
综上所述,《早秋曲江感怀》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自然描写技巧,更通过情感的深入挖掘,传达了对人生、自然、情感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艺术魅力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