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 yuán jiǔ
寄元九
xī cūn cháng shì zi wò jí bù xū yú |
西村常氏子 卧疾不须臾 |
qián xún yóu fǎng wǒ jīn rì hū yún cú |
前旬犹访我 今日忽云殂 |
shí wǒ bìng duō xiá yǔ zhī tóng yě jū |
时我病多暇 与之同野居 |
yuán lín qīng ǎi ǎi xiāng qù shù lǐ yú |
园林青蔼蔼 相去数里馀 |
cūn lín wú hào kè suǒ yù wéi nóng fū |
村邻无好客 所遇唯农夫 |
zhī zi hé rú zhě wǎng huán yóu shèng wú |
之子何如者 往还犹胜无 |
yú jīn yì yǐ yǐ kě wèi yī zhǎng xū |
于今亦已矣 可为一长吁 |
《寄元九》古诗词释义:
### 诗词逐段解释:
#### 第一段:“西村常氏子,卧疾不须臾,前旬犹访我,今日忽云殂。”
- **解释:**诗的开篇提到“西村常氏子”,指的是住在西村的常姓之子。接着“卧疾不须臾”,意味着这个孩子长期卧病,几乎没有片刻的清醒时间。接下来的“前旬犹访我,今日忽云殂”表明在十天前他还会来看望诗人,而就在今天,他突然去世了。这四句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孩子的突然离世感到震惊和悲伤。
#### 第二段:“时我病多暇,与之同野居。”
- **解释:**诗人接着说,这段时间他因为病痛,有许多闲暇时光,因此和这个孩子共同住在乡间。这透露出诗人和孩子之间的亲近关系,以及他们在自然环境中共同度过的时光。
#### 第三段:“园林青蔼蔼,相去数里馀,村邻无好客,所遇唯农夫。”
- **解释:**接下来,诗人描述了他们所居住的环境:“园林青蔼蔼”,说明周围的自然环境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接着“相去数里馀”,表明他们的居住地距离不远,可以频繁地相互往来。之后,诗人提到“村邻无好客”,说明在这样的村庄中,没有多少可以成为知心好友的人,人们主要的交际对象是农夫。这可能反映了诗人与孩子共同生活环境中较为孤独的状态。
#### 第四段:“之子何如者,往还犹胜无,于今亦已矣,可为一长吁。”
- **解释:**最后,诗人以反问句开始:“之子何如者,往还犹胜无”,表达了对孩子的去世感到的惋惜。接着“于今亦已矣,可为一长吁”,意思是说,如今一切已经结束了,只能长叹一声,表达出对孩子的离世的深深哀悼和无奈。
### 总结:
这首诗通过叙述诗人与西村常氏子之间的关系,以及他去世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友谊的哀思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中蕴含了对逝者深深的怀念,以及对生活和命运的哲学思考。
《寄元九》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寄元九》是一首悼亡诗,通过对亡友元九(即元稹)的追忆与怀念,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友情和对逝去生命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1. 题目含义:
题目“寄元九”表明这是一封写给元九的信,或是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对元九的思念。元九是白居易的朋友,两人的友谊深厚,共同经历了很多生活和创作的时光。
### 2. 内容解析:
- **首句“西村常氏子,卧疾不须臾”**,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亡友元九的去世。这里的“常氏子”可能指的是元九的姓氏或家庭,而“卧疾不须臾”强调了元九病倒后很快离开了人世,表达了出乎意料的悲伤和对生命的无常之感。
- **“前旬犹访我,今日忽云殂”**,通过对比亡友生前还曾来访,与今日已离去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时间的紧迫和人生的短暂。
- **“时我病多暇,与之同野居”**,描述了两人在生病时共度时光,过着类似隐居的生活,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和共度艰难时刻的深厚情感。
- **“园林青蔼蔼,相去数里馀”**,通过美丽的自然景色,如“青蔼蔼”的园林,暗示了两人的生活虽艰苦但充满自然的美感,同时也象征了友情的美好与持久。
- **“村邻无好客,所遇唯农夫”**,描绘了周围环境的朴素和平凡,进一步强调了两人之间的纯真友谊不受外界繁华影响。
- **“之子何如者,往还犹胜无”**,表达了对亡友的思念,同时也肯定了即使短暂的交往也胜过完全的失去。
- **“于今亦已矣,可为一长吁”**,结尾部分流露出对亡友去世的无奈和哀伤,同时也带有对生命的感慨,透露出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追忆和怀念。
### 3. 诗作特点:
- **情感真挚**:诗中充满了对亡友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的感慨,情感真挚,触动人心。
- **语言朴素**:用词简练,语言朴素,不事雕饰,使得情感更加真挚和直接。
- **情感与自然的融合**: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巧妙地将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增强了诗作的表现力和意境。
综上所述,白居易的《寄元九》是一首深刻表达了对亡友怀念与哀思的佳作,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情感的真挚流露,展现了友情的珍贵和生命的无常,给读者以深刻的情感触动和生命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