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ū yǔ yuán jiǔ bié hòu hū mèng jiàn zhī jí wù ér shū shì zhì jiān jì tóng huā shī … cǐ jì
初与元九别后忽梦见之及寤而书适至兼寄桐花诗…此寄
cháng ān yíng chǐ xuě zǎo cháo hè jūn xǐ |
长安盈尺雪 早朝贺君喜 |
jiāng fù yín tái mén shǐ chū xīn chāng lǐ |
将赴银台门 始出新昌里 |
shàng dī mǎ tí huá zhōng lù là zhú sǐ |
上堤马蹄滑 中路蜡烛死 |
shí lǐ xiàng běi xíng hán fēng chuī pò ěr |
十里向北行 寒风吹破耳 |
dài lòu wǔ mén wài hòu duì sān diàn lǐ |
待漏午门外 候对三殿里 |
xū bìn dòng shēng bīng yī shang lěng rú shuǐ |
须鬓冻生冰 衣裳冷如水 |
hū sī xiān yóu gǔ àn xiè chén jū shì |
忽思仙游谷 暗谢陈居士 |
nuǎn fù hè qiú mián rì gāo yīng wèi qǐ |
暖复褐裘眠 日高应未起 |
《初与元九别后忽梦见之及寤而书适至兼寄桐花诗…此寄》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与好友元稹分别后,忽然梦到元稹,随后收到元稹寄来的诗后,对这一系列事件的描述和感慨。
**首四句**:“长安盈尺雪,早朝贺君喜。” 描述了长安一场大雪之后,早晨,人们兴高采烈地前往宫中朝见皇帝,为国家的喜事庆祝。这种景象既展现了朝廷的威严,也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乐观态度。
**接下来四句**:“将赴银台门,始出新昌里,上堤马蹄滑,中路蜡烛死。” 这部分描写了诗人去往朝堂的路上的艰难和险阻。银台门是官员进入朝堂的入口,新昌里则是朝堂附近的居民区。上堤时地面结冰,马蹄滑倒,中路蜡烛因寒冷而熄灭,展现了天气的寒冷和环境的恶劣。
**然后四句**:“十里向北行,寒风吹破耳,待漏午门外,候对三殿里。” 描述了诗人继续北行,寒风凛冽,冷到几乎吹破了耳朵。在午门外等待,准备进入宫中对答君王,等候在三殿里,暗示了朝会的正式和庄严。
**最后四句**:“须鬓冻生冰,衣裳冷如水,忽思仙游谷,暗谢陈居士,暖复褐裘眠,日高应未起。” 这部分表达诗人对寒冷环境的深切感受,即使是在等待皇帝接见时,他的须鬓也结满了冰霜,衣裳也冷得像水一样。在这样的情形下,诗人忽然想起了仙游谷的温暖,暗中感谢陈居士(可能是指道士或隐士,与仙游谷相关)并希望能够回到温暖的地方休息,而此时的日光已经很高,表明诗人已度过了一段长时间的等待。
这首诗通过具体的景象和细节,表达了诗人对朝中生活的艰辛和对温暖舒适环境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元稹的思念之情。
《初与元九别后忽梦见之及寤而书适至兼寄桐花诗…此寄》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诗《初与元九别后忽梦见之及寤而书适至兼寄桐花诗》以凝练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与挚友元稹分别后的一种情感体验。从标题可知,这首诗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过去时光的回忆。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开篇描述与元稹的分别与想念
诗的开篇“长安盈尺雪”,通过描绘一个典型的冬季景象,营造了一种寒冷、寂静的氛围,象征着与友人分别后的孤独与思念。这句诗的简单形象化描绘,勾勒出一个具体的场景,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种离别后的哀愁和等待。
### 现实生活与梦境的交织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早朝贺君喜,将赴银台门”等诗句,叙述了自己在现实中的忙碌生活,暗示了对元稹的思念。这与后文梦见元稹的梦境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挂念,即使在忙碌与孤独中,友人的影子依旧清晰浮现。
### 梦境中的思念
“暗谢陈居士,暖复褐裘眠,日高应未起”,通过梦境的描绘,诗人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他暗自感谢陈居士(可能象征内心的平静与安慰),在梦境中回到了温暖的家中,再次穿上褐色的裘衣,直到太阳高升仍未醒来。这样的描写,既展示了诗人对舒适、平静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对与元稹共度美好时光的怀念。
### 结尾的深情与回响
全诗以对友人的思念为主线,通过现实与梦境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结尾虽然简短,但情感饱满,意蕴深长,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的思念,也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友情真挚的赞美。
### 总结
白居易的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通过对比现实与梦境的方式,展现了离别后的情感波动。诗中的场景、情感与哲学思考相互交织,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触及了普遍的人性情感,具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和人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