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 chéng běi yuán zuò
冀城北原作
yǎng wú chén hūn shàn yǐn wú fú là zī |
养无晨昏膳 隐无伏腊资 |
suì qiú jí qīn lù mǐn miǎn lái jīng shī |
遂求及亲禄 黾勉来京师 |
báo fèng wèi jí qīn bié jiā yǐ jīng shí |
薄俸未及亲 别家已经时 |
dōng jī wēn xí liàn chūn wéi cǎi lán qī |
冬积温席恋 春违采兰期 |
xià zhì yī yīn shēng shāo shāo xī lòu chí |
夏至一阴生 稍稍夕漏迟 |
kuài rán bào chóu zhě cháng yè dú xiān zhī |
块然抱愁者 长夜独先知 |
yōu yōu xiāng guān lù mèng qù shēn bù suí |
悠悠乡关路 梦去身不随 |
zuò xī shí jié biàn chán míng huái huā zhī |
坐惜时节变 蝉鸣槐花枝 |
《冀城北原作》古诗词释义:
《冀城北原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白居易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的个人情感与对生活的感受,以及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下是对这首诗各段落的逐段解释:
### 养无晨昏膳,隐无伏腊资,遂求及亲禄,黾勉来京师
这段诗反映了诗人在家中生活贫苦,无法提供每日三餐的照顾,而且在隐居的生活里,也无法享受到节日的供养。因此,为了能够尽到对父母的孝顺,他不得不前往京城谋求官职,以获取俸禄。
### 薄俸未及亲,别家已经时
这里描绘了诗人来到京城后,虽然有了官职和薄俸,但遗憾的是,这些收入未能及早用在照顾亲人上。他离开家乡的时间已经过去,而离家为父母尽孝的初衷尚未实现。
### 冬积温席恋,春违采兰期
这段诗描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冬天时,他想象自己在家里的温暖被褥,而在春天本应是采兰(一种象征春日赏花活动的植物)的时节,他却无法与家人一同欣赏春日美景。
### 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
随着夏至的到来,夜晚的时光变得更加漫长。诗人感到随着阴气的渐生,夜晚的钟声变得更加缓慢,象征着他对时光流逝和不能与亲人团聚的无奈。
### 块然抱愁者,长夜独先知
“块然抱愁者”直译为“独自怀抱愁绪的人”,这里诗人形容自己在长夜中独自承受着对亲人的思念和未能尽孝的愁绪。
### 悠悠乡关路,梦去身不随
诗人梦回故乡,心向家的方向,但现实中的身体却无法跟随,表现出他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与无奈。
### 坐惜时节变,蝉鸣槐花枝
最后,诗人在槐树下聆听蝉鸣,感叹时节的变迁,年复一年,季节的更迭提醒着他岁月的流逝,以及与亲人的分离,以及未能尽到孝道的遗憾。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季节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与无法团聚的愁绪。
《冀城北原作》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冀城北原作》是一首深沉的五言古诗,其中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艰辛、对亲情的思念、以及对官场人生的感慨。这首诗以白描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对家庭的眷恋以及对自身处境的忧虑。让我们一起来赏析这首诗的几个主要特点:
### 1. 对生活的描绘
诗的开篇即以白描的手法描述了生活的艰辛。"养无晨昏膳,隐无伏腊资",这句话生动地展现了贫寒生活的景象,生活缺乏基本的照顾和庇护,说明了诗人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接着,“遂求及亲禄,黾勉来京师”表达了诗人为了能更好地照顾亲人,不辞辛劳地前往京城谋求生计,揭示了他面临的现实压力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 2. 对亲情的深切思念
诗中多处体现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薄俸未及亲,别家已经时",诗人感慨薄薄的薪水未能等到回家探亲的机会,离家已久。"悠悠乡关路,梦去身不随",虽然思念着家乡的路,却无法实现。这些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家乡的怀念。
### 3. 对官场的无奈与感慨
在诗中,诗人虽然努力工作,但似乎并未得到应有的回报和家庭的慰藉,这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一种无奈和感慨。“冬积温席恋,春违采兰期”,冬季尚能留恋温暖,但春天错过了采兰的时机,暗示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夏日夏至后的逐渐阴暗和时间的缓慢,暗喻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4. 结尾的哀愁与慰藉
诗的结尾,“坐惜时节变,蝉鸣槐花枝”以自然界的季节变换和蝉的鸣叫作为背景,象征着生命的流逝和时光的轮回,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美好瞬间的追忆和对未来的忧虑。
综上所述,白居易的《冀城北原作》通过对生活艰辛、亲情思念、官场感慨的深刻描绘,展现了一位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对家庭的深切关怀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充满了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