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kè lù gǎn qiū , jì míng zhǔn shàng rén

客路感秋,寄明准上人

作者:白居易 
yě sè hé mǎng cāng     qiū shēng yì xiāo shū
野色何莽苍   秋声亦萧疏
fēng chuī huáng āi qǐ     luò rì qū zhēng chē
风吹黄埃起   落日驱征车
hé dài cǐ kāi guó     fēng jiāng bǎi lǐ yú
何代此开国   封疆百里馀
gǔ jīn bù xiāng dài     cháo shì wú cháng jū
古今不相待   朝市无常居
xī rén chéng yì zhōng     jīn biàn wèi qiū xū
昔人城邑中   今变为丘墟
xī rén mù tián zhōng     jīn huà wèi lǐ lǘ
昔人墓田中   今化为里闾
fèi xīng xiāng cuī pò     rì yuè hù jū zhū
废兴相催迫   日月互居诸
shì biàn wú yí fēng     yān néng zhī qí chū
世变无遗风   焉能知其初
xíng rén qiān zài hòu     huái gǔ kōng chóu chú
行人千载后   怀古空踌躇

《客路感秋,寄明准上人》古诗词释义:

白居易的《客路感秋,寄明准上人》是一首富有感慨的诗歌,表达了一种对历史变迁的深深反思,以及对时间无常、人生短暂的哀愁。下面逐段解释此诗的意思:

### 野色何莽苍, 秋声亦萧疏,
野色是广阔旷远的自然景色,莽苍形容其广阔而苍茫,给人以辽远、深沉之感。秋声指的是秋天的风声、落叶声等自然声音,萧疏则形容这些声音显得稀疏、哀凉。整句话描绘了一幅秋季郊野的苍茫景象,暗含一种萧瑟和寂寞的情绪。

### 风吹黄埃起, 落日驱征车,
风吹起了一片黄色的尘埃,落日下,征车匆匆赶路。黄埃通常指干燥、尘土飞扬的环境,这里暗示了一种繁忙、匆忙的生活状态。落日象征着一天的结束,也寓意着时光的流逝,而征车则是赶路者的交通工具,象征着旅程的遥远和辛劳。

### 何代此开国, 封疆百里馀,
“何代此开国”询问这土地在哪个朝代被开垦、建立。封疆百里馀,指的是这里被划分为一个拥有大约百里边界的行政区,描绘了土地的古老和地域的广阔。

### 古今不相待, 朝市无常居,
古今在这里不是指具体的时间,而是泛指时间的流逝、历史的更迭。朝市无常居,则是说朝代更替频繁,人们的生活没有一个长久不变的居所。整句话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变迁的快速。

### 昔人城邑中, 今变为丘墟,
这里指过去在城邑中生活的人们,如今他们的居住地已经变成荒废的丘墟,即废墟。这是一种历史的更迭,表明过去的一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

### 昔人墓田中, 今化为里闾,
这里指的是过去的墓地,现在变成了人们的居住区。这表明土地的用途随着历史的变迁而改变,过去和现在的边界模糊不清。

### 废兴相催迫, 日月互居诸,
这句话描述了历史中的兴衰更替,日月交替代表着时间的流逝,这里用来隐喻历史的轮回和变迁。整个世界不断在兴盛和衰败中交替,时间的力量是强大的。

### 世变无遗风, 焉能知其初,
世界的变化迅速,历史的痕迹难以寻觅。这里表达了对历史真相难以彻底了解的无奈和困惑。

### 行人千载后, 怀古空踌躇,
在千年后,或许会有人行走于这片土地,他们怀念着古人,但只能在无尽的思考和遐想中空留哀愁。这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未知的恐惧。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历史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客路感秋,寄明准上人》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客路感秋,寄明准上人》通过描绘秋天野外的景色,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展示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情感与主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自然景象的敏感感知,以及对历史变迁与时间流逝的感慨。通过“野色何莽苍, 秋声亦萧疏”两句,诗人描绘了秋天田野的广阔与寂寥,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深沉、略带哀愁的氛围。这种氛围贯穿全诗,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短暂与历史沧桑的深刻反思。

2. **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诗中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探讨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更迭。从“古今不相待, 朝市无常居”到“世变无遗风, 焉能知其初”,诗人强调了历史的不可逆性和现实的瞬息万变,暗示了人类文明与自然景观在时间长河中的无常与脆弱。

3. **历史遗迹的荒废**:“昔人城邑中, 今变为丘墟, 昔人墓田中, 今化为里闾”描绘了历史遗迹随着时间流逝逐渐荒废的场景,强调了自然力量与人类活动对历史的影响。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时间的无情,也暗示了人类文明的有限性和易逝性。

4. **哲学思考**:“废兴相催迫, 日月互居诸”反映了诗人对历史进程的思考,表达了时间对一切事物的推动作用,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类社会。而“焉能知其初”则表现出诗人对于历史真相与起源的探索之难,以及对于命运不可预测性的思考。

5. **情感与怀古**:“行人千载后, 怀古空踌躇”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后人的怀古之情,以及对于历史的回顾与反思之后的无尽感慨。这不仅仅是对过往的怀念,更是一种对人生、时间与命运的深刻洞察和思考。

综上所述,白居易的《客路感秋,寄明准上人》不仅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诗作,更是一篇对人生、历史与自然深刻思考的哲学性作品。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于时间和历史的敏感感知,以及对人类存在意义的探索。

白居易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