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qiū jiāng sòng kè

秋江送客

作者:白居易 
zǎo qióng tí fù xiē     cán dēng miè yòu míng
早蛩啼复歇   残灯灭又明
gé chuāng zhī yè yǔ     bā jiāo xiān yǒu shēng
隔窗知夜雨   芭蕉先有声

《秋江送客》古诗词释义:

这首《秋江送客》的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在秋季的夜晚于江边送别友人时的内心感受,整首诗细腻地刻画了环境的氛围和诗人的情感。下面,我将逐句解释:

1. **早蛩啼复歇, 残灯灭又明, 隔窗知夜雨, 芭蕉先有声**。

- **早蛩啼复歇**:早上的蟋蟀叫声开始响起,随后又渐渐停止。"早蛩"指的是早起的蟋蟀,"啼"是指它们发出的叫声,"歇"则是指它们停止了叫声。这一句描绘了清晨时分的宁静与生机初现的景象。

- **残灯灭又明**:夜色渐深,原本燃烧的灯油渐渐耗尽,灯光熄灭,但随后又重新点燃。"残灯"指即将燃尽的灯火,"明"是指重新照亮的瞬间。这一句表现了夜晚的流转与时间的流逝。

- **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透过窗户,诗人听到了夜雨的声音。"隔窗"指通过窗户这一间隔来观察或感受外界的景象或声音。"夜雨"意味着夜晚的雨水,"芭蕉先有声"则是说雨声先在芭蕉叶上发出响声。这一句通过听觉描绘了夜雨的场景,同时也暗示了雨声可能带来的哀愁与离别的气氛。

综上所述,整首诗通过描绘清晨的虫鸣、夜深的灯火与夜雨,营造了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忧愁的氛围,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内心的复杂情感。雨声与芭蕉的鸣响,不仅反映了自然界的景象,也暗含了诗人对于离别、时间流逝以及生命变化的感慨。

《秋江送客》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秋江送客》展现了秋夜送别的情景,充满了诗意的美和淡淡的哀愁。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

首先,“早蛩啼复歇, 残灯灭又明”以清晨的蝉鸣和即将熄灭的灯光作为开场,描绘了一幅初醒后的晨间景象。蝉鸣虽短,却已唤醒了夜的寂静,而灯光在反复的明灭之间,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夜的渐行渐远。这两句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出发,勾勒出送别前夜的安静与孤独。

接着,“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则将视角转向了室内与室外的关联。窗外的夜雨通过芭蕉叶的沙沙声传递到室内,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更蕴含了诗人对即将离去的友人情感的寄托。芭蕉的声响仿佛是夜雨的先声,预示着离别的到来,也预示着别后的思念。这句诗用细腻的听觉感受,将自然界的变迁与个人情感巧妙地联系起来,增强了诗的意境和情感深度。

整体来看,《秋江送客》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离愁别绪。诗中的声音——蝉鸣、灯光、夜雨与芭蕉的声响,不仅勾勒出秋夜的寂静与美丽,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与对未来相思的期待。这种以景喻情的写法,使得诗歌充满了诗意的美感,同时也传达出深刻的情感共鸣。

白居易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

  1. 1
  2. 2
  3. 3
  4.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