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ū yuè
秋月
zuó rì wén jiǎ sǐ jīn zhāo wén yǐ sǐ |
昨日闻甲死 今朝闻乙死 |
zhī shí sān fēn zhōng èr fēn huà wèi guǐ |
知识三分中 二分化为鬼 |
shì zhě bù fù jiàn bēi zāi zhǎng yǐ yǐ |
逝者不复见 悲哉长已矣 |
cún zhě jīn rú hé qù wǒ jiē wàn lǐ |
存者今如何 去我皆万里 |
píng shēng zhī xīn zhě qū zhǐ néng yǒu jǐ |
平生知心者 屈指能有几 |
tōng guǒ lǐ fèng zhōu miǎo rán sì jūn zi |
通果澧凤州 眇然四君子 |
xiāng sī jù lǎo dà fú shì rú liú shuǐ |
相思俱老大 浮世如流水 |
yīng tàn jiù jiāo yóu diāo líng rì rú cǐ |
应叹旧交游 凋零日如此 |
hé dāng yī bēi jiǔ kāi yǎn xiào xiāng shì |
何当一杯酒 开眼笑相视 |
《秋月》古诗词释义:
《秋月》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全诗如下:
昨夜听说甲已经离世,今晨又得知乙也归阴。在这有限的知人之中,竟有二分化作了亡灵。逝去的人,再也无法相见,让人悲叹这生命的终结。生存的人,此时又如何?他们距离我,都是万里之遥。一生之中,真正知心的朋友,屈指可数有几人。在我心中,有通果、澧、凤州、眇然四位君子,他们似乎已经离我而去,四人如同远山,隔绝天际。相思之情,使我们皆已老大,世事如流水一般迅速流逝。应叹那旧日的交游,今日已经凋零如斯。何不在此时,一起举杯饮酒,睁开眼相视而笑,让思念的愁云散去。
1. **首句**:“昨日闻甲死, 今朝闻乙死,” 描述了连续两天听到好友去世的消息,意味着生命的无常和短暂。
2. **第二句**:“知识三分中, 二分化为鬼,” 指在所认识的人中,有三分之二已经离世,强调了生命流逝的快速和不可避免。
3. **第三至四句**:“逝者不复见, 悲哉长已矣,” 表达了对于逝去的生命再也无法相见的悲伤和遗憾,强调生命的终结。
4. **第五至六句**:“存者今如何, 去我皆万里,” 描述了活下来的人目前的处境,他们距离诗人万里之遥,意味着相隔遥远,难以相见。
5. **第七至十句**:“平生知心者, 屈指能有几, 通果澧凤州, 眇然四君子, 相思俱老大, 浮世如流水,” 诗人回忆自己一生中所交知心朋友的数量有限,特别是四君子(通果、澧、凤州、眇然)的离去,让他深感孤独和思念。相思之情让岁月流逝,时间如流水一般迅速。
6. **第十一至十四句**:“应叹旧交游, 凋零日如此, 何当一杯酒, 开眼笑相视,” 表达了对旧友凋零的叹息,希望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能够与朋友们相聚,通过一杯酒的庆祝,彼此开怀大笑,共度美好时光。
整首诗通过对生死、离别、思念等情感的抒发,展现了白居易对于生命、友情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秋月》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秋月》以淡淡的哀愁和深深的忧伤,勾勒出了生命流逝的悲凉与人生的无常。这首诗通过多种手法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死亡、友谊以及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主题与情感**:诗的主题是死亡和生命的无常。白居易在诗中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无奈和对逝去亲朋的深深哀悼。情感上,既有对死亡的悲痛,也有对生命的珍惜,以及对往日友情的怀念。
2. **叙述方式**:诗歌采用了自由的叙述方式,通过连续的问答和感叹,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的画面。从昨日、今朝的死亡消息到对生存者的关切,再到对老友的怀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情感的递进自然而深刻。
3. **意象与象征**:虽然这首诗的标题是《秋月》,但秋月的意象在这里似乎并不起主导作用。诗中的意象主要围绕死亡、生者、友情和时间展开。如“二分化为鬼”、“逝者不复见”、“平生知心者”等,都是对生命短暂、友情珍贵的象征和比喻。
4. **结构与韵律**:虽然整首诗以自由诗的形式写就,但其中的情感起伏与语句的连贯性体现了作者在结构上的精心安排。每个小段落之间通过“矣”、“如何”等词衔接,使得情感的传递更加流畅。
5. **哲学思考**:诗中蕴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深思,如“逝者不复见,悲哉长已矣”,表达了一种对生命逝去的不可挽回的感慨。同时,也通过“存者今如何”、“相思俱老大”等语句,反映了作者对时间流逝、人生老去的深刻反思。
总之,白居易的《秋月》是一首情感丰富、思考深邃的诗歌,通过对死亡、生命、友情和时间的探讨,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过往友情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