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ū jì
秋霁
wǒ yǒu suǒ niàn rén gé zài yuǎn yuǎn xiāng |
我有所念人 隔在远远乡 |
wǒ yǒu suǒ gǎn shì jié zài shēn shēn cháng |
我有所感事 结在深深肠 |
xiāng yuǎn qù bù dé wú rì bù zhān wàng |
乡远去不得 无日不瞻望 |
cháng shēn jiě bù dé wú xī bù sī liáng |
肠深解不得 无夕不思量 |
kuàng cǐ cán dēng yè dú sù zài kōng táng |
况此残灯夜 独宿在空堂 |
qiū tiān shū wèi xiǎo fēng yǔ zhèng cāng cāng |
秋天殊未晓 风雨正苍苍 |
bù xué tóu tuó fǎ qián xīn ān kě wàng |
不学头陀法 前心安可忘 |
《秋霁》古诗词释义:
白居易的《秋霁》描绘了作者对远方的思念之情,以及难以摆脱的忧虑与内心的挣扎,通过几段简短的句子,展现了一幅情感深沉的画面。
1.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思念之情,诗人有一个他心有所依之人,但因距离遥远,彼此无法相见。这句话描绘了思念的起始,时空的分离让情感变得深邃而遥远。
2.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诗人不仅对人有思念,还有对某些事情的深刻感受,这些感受在心中盘旋,难以消散,如同结在深深的肠子里一般。这句话强调了情感的沉重和内心的复杂。
3.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由于距离遥远,诗人无法亲自前往探访思念之人,因此,他每天都在期盼、眺望,希望有一天能重逢。这句话展现了思念的长期性和无尽的渴望。
4.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情感的束缚在内心深处难以解开,诗人每天都在思考、回忆,无法摆脱这种情感的纠缠。这句话反映了思念的深入性和难以自拔的痛苦。
5.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在某个寒冷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在空荡荡的房间里,与一盏即将熄灭的残灯为伴。这个场景为思念之情增添了一层凄凉的色彩,突出了孤独和无望。
6.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秋天的夜晚还很昏暗,风雨交加,更添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这句话通过自然环境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阴郁、哀伤的氛围。
7.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头陀是佛教中的苦行僧,以极端的自我约束和修行来去除欲望。诗人表达了自己即使不采用极端的修行方式,过去的感情和思念也无法忘怀。这句话揭示了情感的持久和心灵深处的束缚。
整首诗以白描的手法,细腻地描绘了诗人的情感世界,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描述,展现了思念、忧愁、孤独等复杂情感的交织,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秋霁》古诗词赏析:
《秋霁》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是诗人在秋夜思乡之情的流露。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情感表达**:白居易在诗中表达了对远方之人的深切思念和内心深处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他通过“我有所念人”和“我有所感事”这两句,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即对远方友人或家人的思念之情。接下来的诗句,如“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表达了由于距离遥远,无法直接前往探望,只能每日思念的无奈与煎熬。
2. **抒情手法**:诗人运用了直接抒情和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乡远”“无日不瞻望”等直接表达思念之情,同时也通过“残灯夜”“空堂”“秋天”“风雨”等景物描写,增强了情感的渲染力。秋夜的景物,如风雨、苍茫的夜色,既烘托了诗人的孤独与凄凉,也加深了对远方的思念。
3. **结构与韵律**:全诗结构清晰,情感递进。开头直接引出思念与感事的主题,随后通过“乡远”“无日不瞻望”“肠深”“无夕不思量”等情感递进,展现了诗人思念之深和无法忘怀的痛苦。最后四句,以“况此残灯夜”起,描绘了夜深人静时的孤独场景,通过“空堂”、“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等意象,渲染出一种深沉而凄凉的氛围,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远方的思念。诗末的“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表达了诗人即使不学佛教僧侣(头陀)的苦修,但思念之情依旧难以忘怀,凸显了思念的强烈与持久。
4. **主题与意境**:全诗主题鲜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夜不能寐,独宿空堂,思念远方之人的情景。意境深沉,充满了哀愁与思乡之情,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孤独与哀痛。在艺术上,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深厚的抒情技巧和对情感细腻描绘的能力,让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总之,《秋霁》这首诗以深情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增强了情感的表达,让读者在感受诗歌美感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诗人的孤独与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