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tàn cháng shēng

叹常生

作者:白居易 
tiáo chèn qī bā suì     qǐ wán sān sì ér
髫龀七八岁   绮纨三四儿
nòng chén fù dòu cǎo     jǐn rì lè xī xī
弄尘复斗草   尽日乐嬉嬉
táng shàng cháng nián kè     bìn jiān xīn yǒu sī
堂上长年客   鬓间新有丝
yī kàn zhú mǎ xì     měi yì tóng ái shí
一看竹马戏   每忆童騃时
tóng ái ráo xì lè     lǎo dà duō yōu bēi
童騃饶戏乐   老大多忧悲
jìng niàn bǐ yǔ cǐ     bù zhī shuí shì chī
静念彼与此   不知谁是痴

《叹常生》古诗词释义:

白居易的这首《叹常生》通过对比儿童和成人的生活状态,探讨了生命历程中从乐到悲的变化,同时反思了人生的价值与智慧。以下是逐段解释:

### 题目:叹常生

**髫龀七八岁,绮纨三四儿,弄尘复斗草,尽日乐嬉嬉:**
- “髫龀七八岁”指七八岁的儿童,这个阶段的孩子大多还在父母的照料下,无忧无虑。
- “绮纨三四儿”指三四岁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展现出更多好奇和活泼。
- “弄尘复斗草”描绘的是孩子们在尘土中玩耍,或在草地上嬉戏的场景。
- “尽日乐嬉嬉”总结了上述场景,表达了一天中儿童都在快乐地玩耍,没有忧愁。

### 段落二:

**堂上长年客,鬓间新有丝,一看竹马戏,每忆童騃时:**
- “堂上长年客”指的是成年后的自己,即诗人的自我形象。
- “鬓间新有丝”指的是头发开始变白,象征着年龄的增长。
- “一看竹马戏”可能指的是回忆自己童年时看到孩子们玩“竹马”游戏,竹马是一种用竹子制作的小型马车,供孩子在上面骑行玩耍。
- “每忆童騃时”表达了诗人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时无忧无虑生活的感慨。

### 段落三:

**童騃饶戏乐,老大多忧悲,静念彼与此,不知谁是痴:**
- “童騃饶戏乐”再次强调了童年时期无虑的快乐。
- “老大多忧悲”则反映了成年后面对生活压力和复杂社会的烦恼和忧虑。
- “静念彼与此,不知谁是痴”是诗人对生命不同阶段的反思。这句话可能意味着在成年后面对生活的艰难与复杂,童年的无忧无虑看起来是“痴”,而成年后的深思熟虑则是在面对现实。
- 总体上,这句话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不同阶段是否有优劣之分,以及如何看待生活的快乐与忧虑。

这首诗通过对比儿童与成人的生活状态,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反映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深思,以及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生活的审视。

《叹常生》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叹常生》这首诗通过对童年的回忆与成年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阶段转变的感慨。全诗细腻地描绘了从幼童到成年的不同生活阶段,并在其中融入了深深的哲思,流露出对人生复杂情感的洞察和对时间不可逆转的感慨。

1. **童年时光的自由与欢乐**:“髫龀七八岁,绮纨三四儿,弄尘复斗草,尽日乐嬉嬉。”这里,白居易用“髫龀”和“绮纨”分别指代七八岁和三四岁的小孩,展现了他们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在尘土中嬉戏,在草地上斗草,尽情享受着每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充满了童年的纯真与欢乐。

2. **成年后的责任与忧虑**:“堂上长年客,鬓间新有丝,一看竹马戏,每忆童騃时,童騃饶戏乐,老大多忧悲。”随着年龄的增长,诗人在外成为了“长年客”,头发开始“新有丝”,岁月的痕迹渐渐显现。在看到“竹马戏”时,他不自觉地回想起了童年时光,那份自由自在和无忧无虑。成年之后,面对生活中的责任与压力,人们往往多了更多的忧虑和悲伤。

3. **对人生意义的反思**:“静念彼与此,不知谁是痴。”白居易在诗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是怀念过去无忧无虑的童年,还是珍惜当下,乃至面对未来的人生,哪个更为“痴”?这不仅是对童年与成年之间变化的思考,也是对生命中不同阶段价值和意义的探讨。他或许在试图通过这个问题,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不同阶段,以及如何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幸福。

这首诗以对比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从童年到成年的转变,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深思着成年后面对生活复杂情感的智慧。它既是对个人生命历程的反思,也是对人类共通情感体验的共鸣,读来令人感慨万千,引人深思。

白居易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