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āi sōng èr shǒu
栽松二首
jīng nián bù mù yù chén gòu mǎn jī fū |
经年不沐浴 尘垢满肌肤 |
jīn zhāo yī zǎo zhuó shuāi shòu pǒ yǒu yú |
今朝一澡濯 衰瘦颇有馀 |
lǎo sè tóu bìn bái bìng xíng zhī tǐ xū |
老色头鬓白 病形支体虚 |
yī kuān yǒu shèng dài fā shǎo bù shèng shū |
衣宽有剩带 发少不胜梳 |
zì wèn jīn nián jǐ chūn qiū sì shí chū |
自问今年几 春秋四十初 |
sì shí yǐ rú cǐ qī shí fù hé zhī |
四十已如此 七十复何知 |
《栽松二首》古诗词释义:
这首《栽松二首》的作者白居易,在这两首诗中直面自己年岁的变化与身体的衰老,抒发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人生逐渐走向终点的接纳和接受。这两首诗通过描写个人的外在变化(如洗澡后的感受、身体的衰弱、外貌的变化、衣物的松垮等)以及内心的自我反思(如对年龄的询问、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有限的深切体会和对生命历程的客观审视。
**第一首**诗开篇就直指生活的琐碎与身体的尘垢,通过“经年不沐浴,尘垢满肌肤”描绘了长时间不进行个人卫生的场景,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常态。接着,“今朝一澡濯,衰瘦颇有馀”则描述了在洗澡后对自己身体状况的反思,通过“衰瘦颇有馀”表达了一种虽然身体在衰弱,但通过简单的沐浴也能感受到生活的一丝喜悦或满足感。随后,诗人通过“老色头鬓白,病形支体虚”将目光转向外在的衰老迹象,白发和病态的身体成为了时间流逝的直接证据。紧接着的“衣宽有剩带,发少不胜梳”进一步描述了衰老过程中的衣物变得宽大、头发稀疏的状态,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衰老的物理表现。最后,诗人自问年龄,以“自问今年几,春秋四十初”来总结这一段描述,表明他在四十几岁的年纪就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和未来的不确定性。
**第二首**诗则更加深沉,开篇即以直接的问题“四十已如此,七十复何知”表达出对未来的迷茫和不安。这里的“四十”和“七十”分别代表了人生中的两个重要年龄节点,通过比较两者,诗人不仅在反思当前的状况,更在预想未来的自己。这种对未来的追问,体现了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深入思考和对时间流逝的深切感悟。全诗通过一系列的描绘和自问,不仅展现了个人在年龄增长过程中的身体和心理变化,更传达出对生命意义的深沉思考和对未来的复杂情绪。
综上所述,这两首诗不仅描绘了白居易在四十初年对自身衰老和生活现状的直接描述,更在深刻探讨了人生的无常、有限和对未来未知的深深忧虑。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命尊重与接受的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哲理的深入思考。
《栽松二首》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是由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标题为“栽松二首”,但实际上,你所呈现的是一首表达诗人个人感受与自省的五言绝句,而非“栽松二首”的完整内容。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年华老去、身体衰弱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时日的深刻反思。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生活细节的描绘**:首句“经年不沐浴,尘垢满肌肤”,通过描述诗人长时间不洗澡,皮肤沾满尘垢的细节,生动展现了诗人生活简朴、不拘小节的形象,同时也暗示了其生活的清贫与清闲。
2. **自我反省与感怀**:“今朝一澡濯,衰瘦颇有馀”,诗人通过洗澡后身体的感受,反映了其年龄增长、身体逐渐衰弱的状态。这里的“颇有馀”可能是在表达一种超然或淡然的心态,既面对衰老,也接受现实。
3. **自我认知**:“老色头鬓白,病形支体虚”,直接描绘了诗人的外在变化——白发、虚弱的身体,这些都是时间流逝、健康状况恶化的标志。
4. **衣带与发际的描写**:“衣宽有剩带,发少不胜梳”,诗人通过衣物松散、头发稀少的细节,进一步强调了身体的消瘦和衰老的现状。同时,这也是一种无奈的幽默,以轻松的笔触表现了生命的自然规律。
5. **生命哲学的思考**:“自问今年几,春秋四十初”,诗人对年龄的自问,既是对当前年纪的确认,也是对过往岁月的回顾。同时,也是对未来的思考,体现了对生命短暂和不可逆的深刻认识。
6. **对未来的不可知**:“四十已如此,七十复何知”,通过假设到七十岁的情景,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面对衰老的现实态度,透露出一种对生命自然循环的平静接纳。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节描绘和自我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衰老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既有对自我现状的客观认知,也有对生命本质的哲学思考。白居易以朴素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传达了对人生的深切体会和哲学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