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jiàn lǎo

渐老

作者:白居易 
sān yuè jiāng shuǐ kuò     yōu yōu táo huā bō
三月江水阔   悠悠桃花波
nián fāng yǔ xīn shì     cǐ dì gòng cuō tuó
年芳与心事   此地共蹉跎
nán guó fāng qiǎn zhé     zhōng yuán zhèng bīng gē
南国方谴谪   中原正兵戈
yǎn qián gù rén shǎo     tóu shàng bái fà duō
眼前故人少   头上白发多
tōng zhōu gèng tiáo dì     chūn jǐn fù rú hé
通州更迢递   春尽复如何

《渐老》古诗词释义:

《渐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晚年的一首诗,通过描述作者自身年龄渐长、世事沧桑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社会的深沉思考。以下是逐句解释:

1. **三月江水阔,悠悠桃花波。**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三月时节,江水宽阔、桃花随波荡漾的画面。江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桃花波则是对美好春景的描绘,同时也隐喻着人生的短暂与美好。

2. **年芳与心事,此地共蹉跎。** “年芳”指青春的时光,“心事”指内心的思绪和梦想。这两句说年华和心事都在这个地方慢慢消逝,暗示了诗人对时光易逝、年华老去的感慨。

3. **南国方谴谪,中原正兵戈。** “南国”指当时的贬谪之地,白居易在晚年曾被贬至通州(今重庆市忠县)。这句表示在他被贬的地方,中原地区正处在战争的阴影下。这里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在个人困苦与国家动荡中的深切感受。

4. **眼前故人少,头上白发多。** “故人”指的是老朋友,这句话说明身边能相聚的老朋友越来越少,自己的头发也已斑白,表现了诗人年老体衰的现实。

5. **通州更迢递,春尽复如何。** “通州”是诗人的贬谪地,距离中原地区遥远。“迢递”意味着路程远且艰辛。这句询问在春末时节,自己是否还能回到熟悉的中原,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与对自由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与个人的内心感受,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相互交织的深刻反思。

《渐老》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渐老》一诗,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深刻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政治生涯中的挫折与苦闷、对故人离散和人生沧桑的深切感受。这首诗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又富含对社会现实和个体命运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 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的交融

首句“三月江水阔,悠悠桃花波”描绘了三月时节江面广阔、桃花随波逐流的景象。这里的“桃花波”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暗含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与怀念。然而,这美好的景象与诗人的“年芳与心事”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诗人在岁月流逝面前的无力感和对青春易逝的哀叹。

### 政治与个人命运的交织

“南国方谴谪,中原正兵戈”表明了诗人被贬谪南方,同时中原正处在战乱之中。这一句既反映了诗人的政治命运,也暗示了时代背景。在动荡的时代里,诗人不仅个人遭受挫折,整个国家也在经历战乱的痛苦。这样的描绘,使诗歌具有了更广泛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 人情与孤独的体现

“眼前故人少,头上白发多”反映了诗人随着年华老去,朋友减少,头上白发增多,孤独感油然而生。这种人情的淡薄和生理的老化,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让人感受到时间流逝带来的孤独和无助。

### 对未来的忧虑与期盼

“通州更迢递,春尽复如何”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忧虑和期盼。通州距离诗人所在地遥远,春尽后的生活又将如何?这个问题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也表达了对生活继续的希望。这种复杂的心理状态,展现了诗人既对未来充满不确定,又对生活抱有乐观态度的矛盾心情。

综上所述,白居易的《渐老》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人生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政治、人情等多个层面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的复杂思考。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青春逝去的感慨,也反映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刻追问,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力和艺术感染力。

白居易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