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yòu shǐ
送幼史
jīn zhāo fù míng rì bù jué nián chǐ mù |
今朝复明日 不觉年齿暮 |
bái fà zhú shū luò zhū yán cí jìng qù |
白发逐梳落 朱颜辞镜去 |
dāng chūn pǒ chóu jì duì jiǔ guǎ huān qù |
当春颇愁寂 对酒寡欢趣 |
yù jìng duō chuàng xīn féng rén yì dūn gù |
遇境多怆辛 逢人益敦故 |
xíng zhì shǔ tiān dì tuī qiān cóng bù zhù |
形质属天地 推迁从不住 |
suǒ guài shào nián xīn xiāo mó luò hé chǔ |
所怪少年心 销磨落何处 |
《送幼史》古诗词释义:
白居易的《送幼史》是一首感怀人生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流转、人生易逝的深切感慨。以下是逐段解释:
**今朝复明日,不觉年齿暮:**
今天又变成了明天,不知不觉中,岁月已让作者感到自己的年纪正在逐渐变大。
**白发逐梳落,朱颜辞镜去:**
头发如同落叶一般,随着梳子的移动渐渐变白;曾经鲜红的面容在镜中已经变得不再年轻。
**当春颇愁寂,对酒寡欢趣:**
在春天这个生机勃勃的季节里,作者却感到格外寂寞,对着酒杯,也没有了以往的欢愉。
**遇境多怆辛,逢人益敦故:**
遇到任何情境,都充满了辛酸和感伤;遇见旧日的朋友,更是增添了对往昔时光的深深怀念。
**形质属天地,推迁从不住:**
肉体和形质都属于天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从不会停留。
**所怪少年心,销磨落何处:**
我奇怪于少年时的那些美好和梦想,如今在何处被岁月磨灭了踪迹?
这首诗通过描述时光的无情流逝和岁月带来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岁月易逝的感慨,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在诗中,白居易以自省和反思的态度,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同时也透露出对未来的乐观与希望。
《送幼史》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送幼史》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作,通过对个人衰老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的忧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生命观和人性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首句“今朝复明日,不觉年齿暮”就奠定了全诗的基调,表达了时间的无常和生命的短暂。白居易用“今朝”与“明日”的反复,强调了时间的不断流逝,而人们往往在不经意间发现岁月已逝,年华已老。
2. **外貌与内心的变迁**:“白发逐梳落,朱颜辞镜去”生动地描绘了外在形象的变化——白发渐生,红润的容颜逐渐消失。这种变化不仅是自然规律的体现,也是生命逐渐老去的象征,揭示了生命不可逆的规律。
3. **情感的孤寂与欢趣的缺乏**:“当春颇愁寂,对酒寡欢趣”表现了诗人面对春天万物复苏的美景时,内心却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寂寞和孤独。酒作为一种常见的欢愉工具,在这里似乎也无法带来真正的快乐,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忧郁和对时光流逝的哀愁。
4. **对境遇和人际关系的反思**:“遇境多怆辛,逢人益敦故”表明诗人面对不同的人和事,内心常常感到辛酸和困扰。在与老友重逢时,他更加珍惜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这种对人际关系的珍视,体现了诗人在面对孤独与苦闷时,仍能从与他人的联系中找到一丝慰藉。
5. **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形质属天地,推迁从不住”表达了对生命存在本质的思考,即生命作为物质形态,最终归属于自然界的循环之中,无法摆脱时间的推移和变迁。这种宿命论的思考,既包含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透露出对生命有限性的深深感慨。
6. **对少年心的反思与疑问**:“所怪少年心,销磨落何处”表达了对青年人气盛、青春活力的怀念,以及对为何这些美好的青春岁月会逐渐消逝而不知所终的疑问。这一句引人深思,既有对过往时光的眷恋,也隐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综上所述,《送幼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情感、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深刻思考,既抒发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也触及了更广泛的人生哲学议题,体现了白居易作品中常有的对生活深刻的洞察和对人性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