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è xuě
夜雪
huái yòu kòu wèi sàn jiāng xī suì zài cú |
淮右寇未散 江西岁再徂 |
gù lǐ gān gē dì xíng rén fēng xuě tú |
故里干戈地 行人风雪途 |
cǐ shí yǔ ěr bié jiāng pàn lì chí chú |
此时与尔别 江畔立踟蹰 |
《夜雪》古诗词释义:
白居易的《夜雪》是一首描写在战争与艰难岁月中,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悲凉情景的诗篇。下面是对这首诗逐段的解释:
1."淮右寇未散,江西岁再徂":这两句描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淮右地区(今安徽、江苏南部)的敌人还未被完全驱散,江西地区(今江西、福建、广东)的年份已经第二次过去了。这句话暗示了国家处于战争状态,连续两年都没有太平,百姓的生活充满动荡和不安。
2."故里干戈地,行人风雪途":诗人接着描述了故乡已经变成战争之地,而外地的旅人(这里指的是与诗人分别的友人)在前往目的地的途中正经历着大雪纷飞的恶劣天气。这两句形象地表现了战争和自然灾害给人民带来的双重苦难。
3."此时与尔别,江畔立踟蹰":这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在与友人分别的时刻的内心感受。在江边,诗人驻足不前,似乎在犹豫、不舍或陷入沉思。这里的“尔”指的是友人,暗示了诗人对离别的哀伤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整体上,《夜雪》是一首表现诗人对战争、社会动荡和人情离别的深刻感慨的诗作,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关注以及对友人的深情。
《夜雪》古诗词赏析:
《夜雪》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白居易,字乐天,是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作品以通俗、直白、富有同情心和对社会的批判著称。这首诗创作于一个充满动荡的时期,背景是淮河流域的战争和江西地区的连年歉收,诗人对国家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感到深深忧虑,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 诗的赏析:
1. **背景与主题**:诗的前两句“淮右寇未散, 江西岁再徂”,描述了国家处于战争状态的背景,以及自然灾害(岁荒)频繁发生的情况。这反映了诗人身处动荡时代的深刻关切,以及对国家和平、人民安宁的深切渴望。
2. **个人情感的表达**:“故里干戈地, 行人风雪途”这一句中,诗人表达了对故土饱受战乱之苦的哀伤,以及对那些在风雪中奔波、远离家乡的人们的同情。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战争与自然灾害交织下的人民生活图景。
3. **离别之情**:“此时与尔别, 江畔立踟蹰”,这里诗人与某个或某些人告别,选择在江边站立,迟迟不愿离去。这一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分别的不舍,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友人安全的忧虑。
4. **情感的升华**:整首诗通过对战争、灾害、离别等多重主题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既有对国家与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又有个人情感的细腻流露。在描绘现实的苦难中,诗人并未流于消极,而是在表达悲悯的同时,也传递出对人性美好和希望的坚守。
### 总结:
《夜雪》通过描绘战争、自然灾害和离别的场景,展现了白居易对社会动荡的深刻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诗中既有对国家与人民命运的忧虑,也有对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整体呈现出一种深沉而富含人道主义色彩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