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ǎn qiū huái wēi zhī
感秋怀微之
xún yáng jùn tīng hòu yǒu shù bù zhī míng |
浔阳郡厅后 有树不知名 |
qiū xiān wú tóng luò chūn hòu táo lǐ róng |
秋先梧桐落 春后桃李荣 |
wǔ yuè shǐ méng dòng bā yuè yǐ diāo líng |
五月始萌动 八月已凋零 |
zuǒ yòu jiē sōng guì sì shí yù qīng qīng |
左右皆松桂 四时郁青青 |
qǐ liàng yǔ lù ēn zhān rú bù jūn píng |
岂量雨露恩 沾濡不均平 |
róng kū gè yǒu fēn tiān dì běn wú qíng |
荣枯各有分 天地本无情 |
gù wǒ yì xiāng lèi zǎo shuāi xiàng wǎn chéng |
顾我亦相类 早衰向晚成 |
xíng hái shǎo duō bìng sān shí bù fēng yíng |
形骸少多病 三十不丰盈 |
máo bìn zǎo gǎi biàn sì shí bái zī shēng |
毛鬓早改变 四十白髭生 |
shuí jiào liǎng xiāo suǒ xiāng duì cǐ jiāng chéng |
谁教两萧索 相对此江城 |
《感秋怀微之》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感秋怀微之的时候所作,通过对比不同植物的生长状态,抒发了诗人对于人生境遇的感慨。让我们逐段解析:
**浔阳郡厅后,有树不知名。** 江西九江(古称浔阳)的官署后院有一株植物,其名称不为人所知。
**秋先梧桐落,春后桃李荣。** 在秋天梧桐落叶之前,春天桃李就已经开花,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五月始萌动,八月已凋零。** 这株树在五月份才开始生长,八月份就已枯萎。
**左右皆松桂,四时郁青青。** 周围的松树和桂树四季常青,对比之下这株树的生长周期显得更为短暂。
**岂量雨露恩,沾濡不均平。** 这株树享受的雨露之恩不均等,无法与周围的松桂树相提并论。
**荣枯各有分,天地本无情。** 树木的荣枯有其自然规律,自然界的法则本是无感情的。
**顾我亦相类,早衰向晚成。** 我也和这株树相似,早早就衰败,最终成就并不多。
**形骸少多病,三十不丰盈。** 我的身躯经常生病,到三十岁的时候身体还未达到强壮的状态。
**毛鬓早改变,四十白髭生。** 早年间毛发就开始变化,到了四十岁,胡须也已经变白。
**谁教两萧索,相对此江城。** 这种萧条的状态究竟是谁造成的?在这江边的城市里,我与这株树共同见证了这样的景象。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株不知名的树木的生长周期,与周围常青的松桂树形成对比,来暗喻自己人生的短暂与不如意。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自己早衰早衰、人生不顺的自省。
《感秋怀微之》古诗词赏析:
《感秋怀微之》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通过这首诗,白居易在表达对自然界的深刻观察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诗题解析:
标题“感秋怀微之”表明了诗的主题是感怀秋天,同时表达了对友人“微之”的思念。诗中的“微之”是白居易在中唐时期的好友元稹,通过诗题可以看出,白居易在秋天的感怀中也融入了对逝去友情的怀念。
### 内容分析:
首句“浔阳郡厅后,有树不知名,秋先梧桐落,春后桃李荣”,诗人以自然界的景象为引子,描绘了一棵在秋天比梧桐提前落叶、在春天之后才开花的树木,这既是对自然界独特现象的观察,也是对人生无常、境遇各异的隐喻。
接着,“五月始萌动,八月已凋零,左右皆松桂,四时郁青青”,描绘了这棵树在其他树木都生机勃勃的季节里显得与众不同,暗示了人在社会中可能面临的特殊境遇。与周围的松树、桂树相比,这棵树在四季中总是保持青翠,象征着某种恒定的力量或性格。
“岂量雨露恩,沾濡不均平,荣枯各有分,天地本无情”,诗人感慨于自然界中的不公平,雨露虽然对所有植物都有滋润,但植物的荣枯却各有命运,天道无情,人亦如是,暗示了人生的命运不完全由自身掌控。
“顾我亦相类,早衰向晚成,形骸少多病,三十不丰盈,毛鬓早改变,四十白髭生,谁教两萧索,相对此江城”,诗人以自己为例,感叹于自己早年就表现出衰老的迹象,头发、胡须也过早变白,反映了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和对衰老的恐惧。在这里,诗人将自然界的不公与人生的无常相联系,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岁月无情的感慨。
### 总结:
《感秋怀微之》通过描绘自然界的景象,巧妙地将个人的感慨与社会的观察融为一体,表达了对自然界不公的思考,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逝去友情的怀念。白居易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在秋天的深沉思考,也透露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对友情的深深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