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īn mù gǎn fā , jì lǎng shàng rén èr shǒu
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
yè xià hú yòu bō qiū fēng cǐ shí zhì |
叶下湖又波 秋风此时至 |
shuí zhī huò luò xīn xiān nà xiāo tiáo qì |
谁知濩落心 先纳萧条气 |
tuī yí gǎn liú suì piāo bó sī tóng zhì |
推移感流岁 漂泊思同志 |
xī wèi yān xiāo lǚ jīn zuò ní tú lì |
昔为烟霄侣 今作泥涂吏 |
bái ōu máo yǔ ruò qīng fèng wén zhāng yì |
白鸥毛羽弱 青凤文章异 |
gè bì yī lóng zhōng suì wǎn tóng qiáo cuì |
各闭一笼中 岁晚同憔悴 |
《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古诗词释义:
白居易的这首诗是表达对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友谊和志向的深思。以下是逐段解释:
### 第一段:
**叶下湖又波,秋风此时至,**
秋天的湖面上,树叶落下,湖面泛起波纹,秋风在这个时候吹来。这里描绘的是秋天的自然景色,通过落叶、湖波和秋风,暗示季节的更替,也为后续的感发提供了背景。
**谁知濩落心,先纳萧条气,**
濩落,是指落魄、失意的样子。这里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落魄,认为没有人能理解他的失意和悲凉的情绪(萧条气)。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 第二段:
**推移感流岁,漂泊思同志,**
时间的流逝让诗人感到感伤,他感慨于岁月的变迁。漂泊一词,不仅指实际的地理上的飘泊不定,也暗含了人生道路的不顺和内心的不安定。在这里,诗人表达了对有共同志向的友人的思念,希望有人能理解并共度难关。
### 第三段:
**昔为烟霄侣,今作泥涂吏,**
“烟霄侣”通常用来指与天高云淡的高士或官员为伴,“泥涂吏”则形容官场中的小吏,通常地位较低、处境艰苦。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从前的意气风发与如今的落魄不堪,强烈地表现了仕途的沉浮和人生的无常。
### 第四段:
**白鸥毛羽弱,青凤文章异,**
白鸥和青凤分别比喻诗人自己和他心中的理想或朋友。白鸥因“毛羽弱”而难以在天空自由飞翔,暗喻诗人的无力和困境。青凤则以其独特的“文章”(这里可能指的是高超的才华或美好的品德)在天空自由翱翔,与白鸥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 第五段:
**各闭一笼中,岁晚同憔悴,**
这里用“笼”比喻囚禁,不仅指物理的囚禁,也象征着精神的束缚或世事的束缚。岁晚,即年老之时,此时诗人和心中的理想或朋友都身处困顿,虽身处不同的环境,却都经历着时间的无情摧残,共同感受到生命的衰落和无力。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的变迁和内心的感慨,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以及对志同道合之人的思念。诗中充满了对时间流逝的感伤和对个人命运的深思。
《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是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的第二首。白居易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以他的通俗文学和深刻的社会观察著称。这首诗表达的是一种深沉的个人情感,同时也触及到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 题解与赏析
诗题“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中的“沐”在这里可能是指“沐浴”或“洗礼”,暗示着诗人通过某种形式的“清洁”或“净化”后,对生活、命运或自然的感悟。同时,诗是寄给“朗上人”的,这表明作者在寻求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共鸣。
### 内容分析
诗中描绘了秋风起时湖面波澜、叶落的自然景象,用以比喻人生的流转和时光的流逝。通过“谁知濩落心,先纳萧条气”,诗人表达了对内心孤独、失落的深刻体验,这种感受并非外界所能完全理解。
“推移感流岁,漂泊思同志”一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以及对志同道合者的思念。诗人似乎在说,随着岁月的推移,自己如同随波逐流,渴望有与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相伴。
接下来,“昔为烟霄侣,今作泥涂吏”对比强烈,表达了诗人从过去的高处(烟霄,象征高远的官职或理想状态)跌落到现在的低处(泥涂,比喻卑微的职位或现实困境)。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变化的感慨,也可能寓含对当时社会不公或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最后,“白鸥毛羽弱,青凤文章异”一句,运用了象征手法,白鸥和青凤分别象征着诗人自我的低落和追求卓越的理想,通过“各闭一笼中,岁晚同憔悴”进一步强调了个人的局限与困顿,尽管在时间的长河中,不论处境如何,内心都经历了相似的“憔悴”。
### 总结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个体情感的抒发,探讨了时间、命运、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白居易以简练而富有意象的语言,展现了深沉的个人情感和对生活深刻的理解,既是对个人境遇的反思,也蕴含了对友情、理想与现实关系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